防止文稿出错的25种办法!
公文搜 2021-08-14 13:09:21 优秀公文
防止文稿出错的25种办法!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5-11 收录于话题随便老秘公文搜:笔杆子除了写,还有一项重要工作
防止文稿出错的25种办法!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0-05-11 收录于话题随便老秘公文搜:笔杆子除了写,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改、校对,写是创造文稿,改是提高文稿质量。高质量文稿两者都不可或缺。如何抓好文稿修改,想必各位读友都有不少心得体会,今天老秘公文搜君推荐浙江日报资深编辑总结出的防止报纸出错的25种方法,虽然是针对报纸,但细细读来,很多都能用在文稿上,一脉相通。老秘公文搜君是以推荐。来源:第一出版网。转发本资料主要用于与各位读友学习交流,提高工作质量,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导读新闻写作具有严肃性、权威性,防止差错,事关大局,如何防止新闻报道写作中出错,维护好报道的权威性?今天特别推荐浙江日报一位资深老编辑总结的防止差错的25种办法,给从事新闻报道的朋友们提供借鉴。1第一种办法,从文内表述前后相互矛盾中来发现差错,减少和消除差错。所谓“文内前后表述相互矛盾”,我排了一下,一共有14种表现形态。1.从人物姓名的前后对照中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一次,我在一张大样上的同一篇稿子里发现,写到一个人的姓名时,姓不一致:一处写“陆成侯”,另一处写“乐成侯”;名也不一致:一处为“乐成侯”,另一处为“乐成候”。到底是姓“陆”还是姓“乐”?名字是“成侯”还是“成候”?向作者查询后,才弄清楚这个人叫“乐成侯”。这位作者为此而表示歉意。2.从地名的前后对照中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有一次,我在阅检由当时苍南县委报道组采写的《县委书记“搭桥”记》一稿时,发觉有一个地名前后不一,一处写“龙沙乡”,一处写“龙河乡”。究竟是“龙沙乡”还是“龙河乡”?作者在苍南县工作,连那里的一个地名都弄错了,读者会不会怀疑他的稿件的可靠性呢。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我请有关编辑打个长途电话向作者询问一下。查询的结果是,“龙河乡”系“龙沙乡”之误。3.从性别的前后对照中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一篇题为《离休干部的一笔捐款》的稿件中,将浙江省财政厅老干部徐明浩的代词,一处写成“他”,另一处写成“她”。徐明浩到底是男还是女?此时已深夜11点多了,日班编辑已经下班,怎么办?我打电话给浙江省财政厅,找不到人。于是我当机立断,文内一律不用“他”和“她”的代词,而改用“老徐”,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差错。事后了解,才知道徐明浩是女的。从文内前后表述相互矛盾中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的,还包括对时间表述、企业所有制名称、产品名称、量词、职务、单位名称、人物称呼、技术名称、年龄等方面,从它们的前后对照中发现和消除差错。此外,作者署名是两个人、三个人的,而文内行文却写成了“我”一个人的;文内前面是第三人称的,后面变成了第一人称的,由于叙述方式混淆不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都需作适当的修改和处理。2第二种办法,从题文对照中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有篇题为《西湖乡村村桂花香》的消息中写道:“杭州市西湖乡农民积极扩种桂花,到目前为止,已种植金桂花、银桂花树8000多株,全乡除珊瑚沙村外,13个村今年村村桂花飘香。”标题虽然比较生动,但是与文内对照起来,却有所出入。西湖乡14个村有13个村扩种了桂花树,怎么能说“村村桂花香”呢?显然有夸大和走题之嫌,我就把标题改为:扩种桂花树,盼闻桂花香(主标);杭州市西湖乡农民种了8000多株桂花树(副题)。这样一改,就做到“题文相符”了。3第三种办法,通过查工具书来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是知识资料的汇编,它荟萃散见于浩瀚书海的文字资料,是我们办报人员解惑释疑、发现差错、消除差错的良师益友。遇到吃不准的朝代、年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国名、地名、动植物名等,应该查一查工具书,以便发现差错,加以订正。一篇题为《嵊泗,不仅是渔乡》的通讯写道:“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造成上海、宁波、天津等地‘五口通商’局面”。在我的记忆中,天津不属于“五口通商”之地。于是,便马上查阅《辞海》。《辞海》在“五口通商”条目中清晰地注释道: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英国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