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口部门 > 党干

党干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以制度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

公文搜 2021-07-09 14:10:22 党干
李君如:以制度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11月14日,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李君如:以制度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11月14日,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回顾总结40年改革开放历程,是为了更好沿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高歌猛进的40年,现在又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这场推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民族强盛的改革新征程,其宏大目标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于“实现制度现代化”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最大亮点,是确定了这场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除代表中央政治局做工作报告外,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对提交给全会审议讨论的文件作系统说明,另一次是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了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这两次重要讲话特别是第二次讲话中,总书记对于全会为什么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及怎么理解、怎么落实这个总目标,进行了深入阐述。为了全面、深刻、准确地学习领会和落实这一总目标,2014年2月,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这个研讨班上又一次发表重要讲话,对这个总目标作了最权威的解读。把总书记这几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习,就能理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提出的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是既符合现代化时代潮流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大思路大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创举。说,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制度现代化”的问题。还通过历史回顾,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这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前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因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要求,是历史性创举。这是邓小平关于制度改革战略思想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的就是通过制度变革创新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对中国制度变革的前景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这里讲的“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就是到2020年左右。201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的时候,离这个时限只有8年左右的时间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两个更加”也就作为制度改革和构建的目标被写进了十八大报告。但是,什么叫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怎么破这个题?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