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
公文搜 2021-07-09 11:34:50 组织
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发表时间:2021-01-08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高福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内蕴的建党精神是我国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发表时间:2021-01-08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高福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内蕴的建党精神是我国红船精神的源头活水以及树之本根。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存续并不断得以弘扬。通过历史地考证和逻辑地分析,厘清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一项初始内容、一种内涵体现 精神和文化作为人类实践和思维特有的产物,根源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属于人类意识范畴。那么,何谓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中,对于意识的阐述集中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出发点,论证了意识的生产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以及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在人类形成意识的基础上,特定阶段意识的总和即构成精神。可以说,精神是“人的思维与行动的前置变量”,即在人进行思考和行动之前,精神就已经存在了。只要人进行思考和行动,精神就会持续在场并发挥作用。精神作为前置变量存在,其作用不仅是指导行动,而且还能自续自为,只要存在精神,能量就不会枯竭。至于文化,通行的理论观点认为,文化是人们的全部精神行径及其活动产品。实际上,文化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及产物,是一种精神或者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与红船精神及其他精神相比,建党精神是一种总体的精神,它不仅包含着民主革命的精神,还包括国家建设的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精神。相对而言,红船精神只是一种“个体化的精神”,寓意深刻,且具有一定的创建意味。可以说,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一项初始内容、一种内涵体现。总之,建党精神是一种总体意识,红船精神是一种阶段性意识的体现;建党精神是制度文化的一种表现,红船精神是一种具体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精神遗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是总体性与个体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当然,二者也是一种隶属关系。 论证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离不开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探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了追求进步的中国人,他们开始接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4日,一场规模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从以学生为主转为以工人阶级为主。五四运动使上海成为各种思想交锋最为激烈的中心和焦点。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前往上海。陈独秀携《新青年》返沪,将编辑部设在老渔阳里2号,由此,渔阳里开始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理论高地。1920年4月至5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讨论社会主义学说和相关建党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与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人成立共产党发起组,并决定将《新青年》改为党的机关刊物。同时,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办《劳动界》周刊,以工人群众为对象,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实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过程中,上海共产党发起组起到了领导中心和联络中心的作用。之后,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建立起来。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及马林、尼尔克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聚集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30日,因法租界密探突然闯入,代表们被迫中断会议,前往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开会。这条红船从此孕育出了一种精神,即红船精神。回溯历史,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充满了历史必然性,创建历程充满了艰辛。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所提炼、概括、总结出的相关精神,即为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其概括为大无畏精神、创新求变思维、爱国爱民情怀以及追求真理理想等。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那么,红船精神是否直接等同于建党精神?二者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学界深挖和探究。事实上,红船精神的集中点在于红色和精神两个词。就中国革命史而言,红色象征着共产主义的、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有关的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