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关于工程成本核算报告
关于工程成本核算报告
(10篇)
篇1
摘 要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搞好成本核算工作,是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分析,其次从宏观上提出了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措施。
关键词 成本核算 工程项目 问题 措施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具有单一性、生产周期长、生产地点的不确定性及造价高等特点,其成本核算工作与工业企业产品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以后,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较以前又有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因此,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一、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具体问题分析
一是成本项目的确定问题。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准确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熟悉这些,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一般项目都能正确设置成本项目,但在使用中却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问题,仅以直接人工费项目为例,直接人工费项目包括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资及自工地仓库运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工人工资等内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
二是项目核算与年度决算问题。从理论上讲,工程项目核算的周期是项目施工期,但会计分期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应该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在编制年度决算时,一般12月结算量业主没有确认,在会计实务中通常作法是:需要预计(保守),相应未完施工及其他费用需要预计(充分),但在决算正式上报前可能确认,相应预计的项目均需调整,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后,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收入确认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工程的完工百分比,而计算完工百分比的关键在于预计合同总成本或尚需发生成本的合理预计,因此合同成本的预计至关重要,只有正确预计合同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可能在决算中得到恰当反映。
三是成本核算程序问题。成本核算程序一般按照以下进行:(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2)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3)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4)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5)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6)结转期间费用。
四是费用具体核算与分配问题。这里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1)人工费的核算。首先由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然后财务部门据此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2)材料费的核算。材料费的核算必须由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的材料才能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科目归集并分配。
二、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措施
根据笔者切身工作经验,从宏观上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单位领导不仅要重视争取建设项目,更要注重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务工作,特别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财务工作。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仅是工程开工以后的工作,财务人员在项目前期就应该参与,从财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等制度法规的培训和上岗前的培训,使具体财务核算管理人员了解施工工艺流程。还要定期组织他们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找到最适合的会计处理办法,加强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吸取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
工程成本核算篇2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成本核算
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项目管理的最根本标志和主要内容。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项目进行成本预测、制订成本计划和实行成本控制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项目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的基本依据。
当前在施工企业中存在对在建或已完工程统计、业务、会计“三算”不一致等问题,造成成本核算不实,降低了成本管理质量。
一、项目工程成本核算中存在主要问题:
1、以收定支,人为调节成本。
一是在推行项目经理承包经济责任制及任期目标负责制的情况下,为完成定包利润,在决算中擅自调节成本;二是个别项目领导好大喜功,为追求名利多报利润,该提的费用不提,该摊的费用不摊,该列的费用不列。
2、计价额与实际计价额不一致。
原因是为保证项目完成产值任务,单位与单位之间竞相攀比,计划统计部门往往虚报计价,而且现行规定又必须按计划统计部门的上报计价数计列决算,因此,这就使实际已完工程成本与项目上报计价数不符,形成了成本虚假因素。
3、增大当期未完工程成本。
为了获得某一时期(或报告期)内比较满意的经济效益,项目财务部门将应列的部分已完工程成本作为未完工程成本预留挂账不予结转,形成了实际工程成本虚减,影响了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4、以往来账调节成本。
由于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高度分散,造成一些单位转账在时间上受影响,这时有的会计人员为赶时间,求速度,在核实往来账项中擅自调整挂账,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库存材料及资产核算不实。
(1)库存材料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差距悬殊。一是对库存材料不进行定期盘点,致使部分库存材料账面有,而实际无;二是对工地在用材料不进行认真清查,致使部分材料消耗不准确(如大堆材料、周转性使用材料等);三是核算不细,管理控制也不严,致使不及时报列或少报列材料消耗以及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项目工程材料消耗成本的真实性。
(2)固定资产核算不实,引起虚减成本支出。一是固资重置价低于账面价值;二是不按规定标准少提或漏提固定资产折旧;三是自购固定资产未提或未提足折旧,特别是施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后,有的项目单位自购固定资产干脆就长期挂账不列固定资产账;四是有的项目对固定资产采取明封暗用的办法虚增效益等。
6、以挂账名义虚减成本支出。
(1)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特别是在施工中,因设计变更、材料涨价、工费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额外成本支出挂列应收账款,但由于合同条款不明,责任不清,对这部分额外成本支出不予承让或只部分承让,因而也形成了虚减成本支出; (2)在汇总决算中调整挂账项目工程成本,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主管部门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所属项目工程部分效益差,或者未能达到上级计划目标利润指标,有的为了对上交待和各项目之间奖罚平衡,并采取种名义转列或隐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