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经验总结:驻村工作的一二三四五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驻村工作经验总结:驻村工作的一二三四五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从总体要求、选派范围、严格人选把关、主要职责任务、加强管理考核、强化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出规定。根据《意见》要求,在推进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一大批干部将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从机关走向基层、从城市走向农村,在服务和奉献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我于2019年8月到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开发区青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将在村里亲历驻村工作交接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过渡阶段,将自己驻村工作的感悟与更多人分享,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概括来说,我驻村工作的体会是五个方面,分别是一二三四五。“一”即“围绕一个中心”;“二”即“破解两个难题”;“三”即“处理三组关系”;“四”即“强化四种思维”;“五”即“聚焦五个目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基层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都是群众工作,都是人的工作。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驻村期间,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看来,可以从五个角度去分解。
一是抓住关键的人。在做人的工作中突出重点,就是抓关键少数。一个行政村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做人的工作要注意扩大覆盖面,但首先要抓好关键少数。村“两委”干部、支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等是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村级工作的关键少数。要想方设法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深化与关键少数的沟通交流,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扶持带动的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土地流转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农村种地的人少了,发展产业更需依靠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衔接起来;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并通过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推进强村富民的基本途径。
三是争取帮扶的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争取外部力量支持,是驻村工作的职责任务,也是驻村干部的优势所在。驻村干部可以争取的外部力量包括派出单位、社会资源、新闻媒体等等。为了更好地争取帮扶,应该引导全村干部群众做到两点,一是“自立自强”,让自己值得帮;二是“知恩感恩”,让他人愿意帮。
四是调动主体的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乡亲们更好地参与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既是时代性的课题,也是永恒的课题。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靠思想发动,也要靠利益带动,其中很重要的是创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成就感。
五是关怀弱势的人。已脱贫户、边缘户、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孤儿、残疾人、大病患者,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的群众,是农村的弱势群体。传递爱心,才能凝聚人心。关爱弱者,一靠落实惠民政策,二靠争取爱心帮扶,三靠促进村民互帮互助。
二、破解两个难题
农村工作之所以难,以前主要是难在物质匮乏,难在落实好“三上缴”、农业税、计划生育等政策。现在,虽然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但与以前相比,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新时代的农村工作,虽然有很多具体的困难,但我认为最难的还是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统筹难;二是思想统一难。
所谓“工作统筹难”,是因为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村里的工作琐碎繁杂,包括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工作、文化和宣传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团员青年工作、敬老助残工作、退役军人工作、生态环境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医疗卫生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维护稳定工作,甚至还有民族宗教工作,等等。工作的系统性,来自思维的系统性。统筹工作,需要增强计划性,需要加强分工与合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准确把握不同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持续深化工作的内涵,特别是要在“结合”上多下功夫。同一项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抓手,可以产生多重不同的效益。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来自上级机关,应与村“两委”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所谓“思想统一难”,主要关乎农村的意识形态。基层工作之所以难,一个重要方面是难在“众口难调”,难在群众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和利益诉求的多种多样。在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一百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填饱肚子。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了,不仅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同一个人与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早上和晚上可能也不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思想越来越活跃,维权意识及个性诉求越来越强烈,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可顺不可逆。农村的意识形态有点像天上下雨。如果不加引导,很可能混乱无序、洪水泛滥。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加强群众思想引导的目的,就是把群众意识形态的“雨水”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去引导,发挥政策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调节和引导功能,使雨水得到有序流动和有效利用,造福群众生产生活。
三、处理三组关系
工作就是处理矛盾、协调关系。农村需要协调的具体矛盾关系有很多。在我看来,其中很关键的是干部和群众、内因和外因、物质和精神这三组关系。
关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这很好理解,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农村的一切工作关系,都可以从干群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对干群关系的理解,关系到党员干部对自身的定位。一方面,党员干部是劳动群众的普通一员,不能高高在上、高人一等,在工作中应当以普通群众的面貌出现,要主动融入群众;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又不是普通群众,在自我要求上要比群众高,要注意随时随地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要走在群众前面,不能变成了群众的“尾巴”。群众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因此离不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于群众在认识水平上的差异,既不能态度草率,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多体谅、多包容,多分析背后的原因。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热情、耐心和真诚。在群众面前放低身段,就是提高站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走到群众的对立面。在协调具体矛盾关系时,驻村干部应该多向村干部学习请教,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