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_A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2021年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
为充分展示我市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中国人”居民素养提升行动。现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中国人”为主题,围绕“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合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文明有礼、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主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中国人”
三、活动时间
集中开展:2021年x月至2022年x月
四、系列活动内容
(一)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带头作用,围绕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领,由市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出行文明礼仪、社交文明礼仪、生活文明礼仪、服务文明礼仪、职场文明礼仪等。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倡导从我做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法规等,做到“文明礼仪我先行”。
(二)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我遵守”活动。加大市民公约宣传普及力度,以街道、社区为主,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等阵地,举办文明礼仪大课堂、道德讲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演讲赛、文艺演出、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宣传等,对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文明礼仪常识、社会公德规范和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恪守文明出行、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社区居民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卫生保健、爱护环境、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
(三)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活动。各窗口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礼仪培训计划,重点培训文明服务礼仪、微笑服务等,提升服务水平。重点在医疗、城管、交通、税务、商务、金融、电信、电力、服务等行业系统,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深化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诚信服务、便民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展示良好的城市窗口形象。
(四)在学校开展“争当文明礼仪小使者”活动。按照教育部制定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全市学校要在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建立机制,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同时,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五)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我践行”志愿服务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要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医院、交通场站、政务大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配备“公共文明志愿者”(包括:排队乘车引导员、文明礼仪示范员、交通文明协管员、公共环境监督员),围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文明交通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各级文明单位要组织志愿队参与公共文明引导,投身创城工作。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时统一着志愿者服装,并佩带袖标。
(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随手拍”活动。在市广播电视台和各县(区)融媒体中心设立“暖心间”“曝光台”,鼓励市民用手机、照相机将发生在身边的温暖瞬间和不文明现象随手拍摄下来,以镜头展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之美,曝光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之丑,让市民在广泛参与中感受社会正能量,营造文明新风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中国人”居民素养提升行动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各县(区)、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市文明办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地、本行业、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活动项目和责任目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提出明确工作措施。要把这项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各项指标体系的落实。各县(区)文明办,市级各部门(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活动的具体落实。
(二)扎实开展。各县(区)、各部门要从狠抓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工作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面提高,务求取得明显成效。要加强机制建设,巩固活动成果,注重常态管理,努力推动形成一流的环境面貌、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社会风尚、一流的文化氛围,全面展示我市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宣传。要搞好动员部署和宣传造势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级媒体要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中国人”专题栏目,精心组织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典型报道,同步开设网上专栏,加强网上文明礼仪引导。电视台要通过宣传标语、滚动字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社会各界要充分利用公益广告、板报、橱窗等鲜活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广泛发动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