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理论文章汇编(30篇)
协同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许进
2022-05-11
指出,要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将全民健身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融合,既是体育领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洞庭湖区涵盖我省21个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15%,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重地,应多维协同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创新性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推动体育强省建设、健康湖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绿色健身设施合理布局
应站在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的高度,将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用地需求,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地方主责和部门专责,确保绿色健身场地设施改扩建到位、合理布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单位、群体广泛参与的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责,对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发展予以引导、协调和支持;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器材装备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遵循“三山、一江、一湖”方案,整体布局环洞庭湖生态廊道等健身场所和设施;三是基于生态环境修复角度展开设计思考,在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进行有序修复过程中,推进休闲运动健身场所的规划布局,努力使休闲运动场所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相得益彰,在给群众带来优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绿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达成“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注重因地制宜,多维拓展全民健身空间
多维度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是科学建设绿色健身新载体的重要任务,需要运用全新视角和思维、因地制宜发掘各类体育资源潜力。
一是继续推进“江、湖、山、道”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和“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突出洞庭湖区体育全民健身的地域特色;二是依法利用洞庭湖区森林、河流、湿地、草地、荒漠等多样性的地形地貌,规划建设绿色、环保的全民健身场所;三是以“生态体育”为主题建设环洞庭湖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四合一”的洞庭湖区特色品牌。着手创建洞庭湖生态区全民健身圈,在发展全民健身中注重彰显地域特色,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体育产业,助推环洞庭湖区生态修复。
提倡绿色便捷,推动健身空间科学转型
提倡构建绿色便捷的健身模式、推动健身空间朝减污降碳方向转型,是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
一是开发运动休闲场地应以不破坏原有生态为基本准则,且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创建洞庭湖区全民健身圈过程中,须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二是秉持绿色健身理念,从规划、设计、结构、材料、能源、后期运营等多方面、全过程推进健身设施向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提升全民健身便捷性,顺应城乡群众需求进行合理的健身空间布局,建立清晰的路网,对健身场所内道路进行分类分级、设置人车分离,减少机动车道路,提升空间的可达性,让公共健身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
倡导共建共享,缓解健身资源供需矛盾
应围绕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鼓励洞庭湖区社会力量办体育,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改造健身设施,实现区域健身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健身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全民健身资源的供需矛盾。
一是推进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促进洞庭湖区健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洞庭湖濒临两省、连接四市,跨流域、跨行政区对健身场所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可改变各自为政局面,有效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共管机制,通过体育健身平台协商对话推进跨市域的合作发展,共同探索绿色健身综合开发模式,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融合共进,既优化生态环境又拓展全民健身新路径。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 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柳春梅
2022-05-11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要构建体育组织更加健全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关键期,也是我省建设体育强省和健康湖南的战略机遇期。实施湖南体育“一体两翼四新”战略,释放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新动能,必须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让群众在组织中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应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创新治理制度、强化人才建设和实现政社协同共赢为着力点,为构建湖南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做实全面覆盖,加快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化发展
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覆盖的根本路径。应依据《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要求,大力建设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完善覆盖城乡、规范善治、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省100%覆盖。
一是以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实施好运动项目健身组织“横向到边”工程;二是科学布局基层社区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身组织,着力健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类型;三是做实全民健身组织建设“下沉到底”工程,完善“省-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发展城乡社区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
创新治理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
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脱钩改革既为全民健身组织释放了治理空间,又对全民健身组织治理制度创新和内部治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应以国家治理体制创新为契机,做好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制度设计,以组织章程为治理制度建设核心,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体系,保证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以内部善治为目标,以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的权力、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发挥,制定有关组织民主选举、会员代表、监督管理、财务管理、重大活动备案和法人代表等内部治理规范。
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人才专业化建设。充分吸纳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好会员专业能力培养工程,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创造力和专业化程度。二是重视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人才的“外引内培”。大力吸纳乐于奉献、富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社会人士进入组织理事会,充分释放全民健身组织治理效能;重视全民健身组织骨干人才培养,从会员中培养选拔组织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推进全民健身组织重要管理人员专职化改革,避免出现兼职管理责任懈怠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成长环境。积极探索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强引进、重培养、用得优”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