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资料合集汇编(26篇)
携手向着政府治理现代化扎实迈进
封毅
2020年10月20日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审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大局、推动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转化为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具体行动,绷紧财经纪律这根弦,拉好审计整改这根绳,用好绩效管理这把尺,以政府治理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一、把严明财经纪律作为长期方针。干事创业,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指出,“生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财政审计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规,持续大力整饬财经纲纪,但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还造成了财政资金损失。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严明纪律,规范理财。我们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一切错误行为,无论借口如何,都坚决查处,予以经济以至法律的惩罚,让财经纪律的“高压线”全天候“通电”,倒逼各方面树立对于财政资金的正确态度。
二、把整改审计问题作为常态工作。不打折扣、不讲条件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要求,“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必要不断加强审计整改,矫正和堵塞体制不畅、机制弊端、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我们既“提锅上灶”,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把落实审计建议作为增强“财”为“政”服务能力的根本、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尺、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的保障;又“抓铁有痕”,承担起对部门预算管理的审核把关和监督责任,督促指导部门做好具体问题的整改并剖析原因,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防止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
三、把提高预算绩效作为根本任务。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反复强调“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经过不懈探索,我们的预算绩效管理已融入财政资金流动全过程,但资金闲置、低效和跑冒滴漏时有发生。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以预算绩效管理服从服务于政府绩效管理。无论如何发展,财政资金始终面临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市里已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区县和部门考核,财政和审计共同实施,评价结果与“面子”和“里子”挂钩。我们将深入落实中央“财政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审计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决策部署,督促各方把预算绩效顶在头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拿在手上,努力使每一笔财政资金分配合理、使用到位、发挥效益。
扩面提质增效 加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刘兴云
2020-08-12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落实总书记“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坚持“提质增效”这个出发点,通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到“关键”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近年来,山东省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扩面、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地生根,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支持“八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不懈努力,具有山东特色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基本搭建成型,一条覆盖全部财政资金,贯穿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单位自评、财政和部门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和“1+2+N”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具体实施,审计和社会各方参与监督,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2020年,省财政厅党组决定在全省部署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攻坚年”活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县推进行动”,要求坚决“打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硬仗”,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集中破解改革难点、痛点、堵点,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一、扩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范围,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由“点”向“面”拓展
以项目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关注的是部门项目“点”绩效,不能全面衡量部门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为此,山东省按照“财政牵头、部门主责、闭环管理、上下联动”的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独具山东特色的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模式。
(一)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在吸纳全省各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经验,统筹考虑各种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基本框架,建立以指标体系构建为起点的“六环节”全过程工作机制,涵盖指标体系构建、目标编报、部门自评、绩效报告、财政评价、结果应用6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和衡量部门整体支出绩效。
(二)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坚持以部门职责为核心推进,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目标编报、自评等环节工作均由部门为主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建立整体绩效向人大报告制度、实施财政重点评价等方式,进一步压实部门主体责任。
(三)各级协同稳步推进。按照管理环节协同、推进时间协同、工作任务协同的“三协同”原则,先试点后推开,2019年选取8个省级部门单位和8个市、8个县,共115个部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开展试点,2020年将试点部门扩大到1/3,2021年将在省直部门全面铺开。通过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开,确保改革扎实稳健,取得实效。目前,第一批试点部门整体自评工作基本结束,效果较好;下一步还要进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第二批试点部门整体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整体绩效目标编报工作正在陆续展开。
二、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促进项目绩效管理由“事后”向“全周期”拓展
事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滞后或者得不到应用,是绩效管理的一大难题。2020年,厅党组要求着力解决“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评完怎么用”的问题,选择了6项执行中期和即将到期的省级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变事后评价为全过程跟踪问效,探索与政策调整评估和预算安排挂钩的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
(一)工作方式上分段跟进。在政策实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跟踪问效,9月份开展第一次跟踪,重点关注政策和项目实施进度、绩效目标完成及预期实现情况;次年1月份开展第二次跟踪,重点评价政策和项目全年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二)工作目标上统筹兼顾。既关注预算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既关注当期预算执行和预期绩效实现情况,又着眼重构和再造放大政策实施效果的长效机制。
(三)政策效果上持续跟踪。跟踪问效在政策实施期内持续开展,跟踪问效结果与当年预算执行、次年预算安排挂钩,与调整政策、改进管理、优化流程有机衔接;政策执行期将满,对照绩效目标,对政策和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延续执行、调整后延续执行或政策终止的重要依据,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