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文汇编 > 综合汇编

综合汇编

2021年各类工作走笔汇编(共20篇)

公文搜 2022-08-08 09:20:40 综合汇编
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走笔(中篇)2021-12-21 生态治理红利满满西安区丰收村四组,初雪覆盖下的仙人河源头多了几分静谧。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溪流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晕;柔软的三叶草藏在冰雪下,像极了碧色的翡翠,晶莹剔透。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闫峻峰说,仙人河在西安区境内共19条支流,总长40.15公里,“这里是它的发源地,背靠山林,环境极佳,泉眼四季不枯,水流清澈。”“在市委、市政府


 


 

 

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走笔(中篇)

2021-12-21

 

生态治理红利满满

西安区丰收村四组,初雪覆盖下的仙人河源头多了几分静谧。

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溪流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晕;柔软的三叶草藏在冰雪下,像极了碧色的翡翠,晶莹剔透。

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闫峻峰说,仙人河在西安区境内共19条支流,总长40.15公里,“这里是它的发源地,背靠山林,环境极佳,泉眼四季不枯,水流清澈。”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我们和相关部门一道,利用两年时间,下大力气完成了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了岸带修复。今年,我们请权威部门对源头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准备结合乡村振兴,将这里打造成旅游景区。”

村书记杨维奇对闫峻峰的话深以为然:“这两年治河,我们村没少下力气。这回区里说要建景区,我们第一个响应,源头这几户民房我们已经征收了,想着等景区建好了,可以做看护房、管理用房啥的。”

与尚在规划建设中的源头相比,仙人河沿线岸带修复,公园、小品、景观建设带给辽源老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太子公园,一座因仙人河污染导致有名无实的公园,经过治理与修复,如今花、草、树错落有致,路、桥、河相得益彰。儿童公园重新修缮后,不但景观进行了再造,还加装了爬网、滑梯、跷跷板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这里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

过去,由于资源过度开采,造成了西安区境内18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依托国家采煤沉陷区治理政策,建设北部生态示范区。

鹿鸣湖湿地公园作为北部生态示范区的重点工程,2020年完成树木栽植、廊架和凉亭架设、休憩广场等公用设施修建;2021年进行包括道路、沿线景观、木栈道、南支路彩色沥青摊铺等环湖路工程施工建设;目前,2.1千米的环湖路上景观庭院灯、亲水平台、骑行驿道、景观亭台小品等已全部交付使用。曾经是一潭死水、荒烟蔓草的鹿鸣湖,如今成群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翩跹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从生态修复治理到生态红利释放,辽源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在东辽县辽河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后,他们启动实施了东辽河寻源之旅项目建设,除了建设东辽河源头实木栈道、塑木栈道、指示牌、座椅及景观工程外,还将以关东民俗为主要风格进行“民宿尝试”,采用统一色彩的琉璃瓦、规范整齐的围墙、园林景观式的庭院以及地道的关东火炕,同时融合满族围场文化、鹿苑文化元素,加饰辽源特色农民画、琵琶等。项目分为两期,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

“田雨·德国风情小镇”是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的农旅项目。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的整体布局为“1+2+4”模式,即一个原生态自然景观带:辽河源镇自然原生态景观(森林、花海、草坪、景观河);两个德式建筑群:原版复刻德国最美小镇——罗腾堡和威廉四世古堡广场建筑群;四个基地:拓展团建基地、科普研学基地、主题户外活动基地、农业采摘基地。截至目前,一期工程涉及的辽河源生态公园、罗腾堡小镇生活区、威廉四世古堡广场异域风情体验区已陆续完成主体封闭。

转换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近年来,辽源高质量完成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东辽河、仙人河源头治理及岸带建设,累计完成造林56.0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治理河道140.4公里,治理裸露山体167处,谋划实施生态环保项目60个。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辽源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城市建设精彩蝶变

11月3日,辽源历史上首座跨铁路立交桥——福民立交桥正式通车。

与此同时,2021年全市35个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7条道路、28座桥梁、4个公园、3座广场等提升工程相继建成交付使用。

从补短板到提层次、上水平,辽源的城市正在精彩蝶变。

“西小桥”,仙人河沿线最繁华地段,也是最出名的拥堵路段。2021年,随着仙人河上“盖板楼”的拆除,这里终于得以实施拓宽改造,旧貌焕新颜,多年的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东山公园,坐落在城区最北端,1987年由矿务局在原矿务局第一中学果园和林场的基础上改建。2019年公园移交市园林管理中心后,按照生态修复规划,市委、市政府在保证林地规模和生态原貌前提下,启动了全面升级改造工程。榫卯结构凉亭、仿古彩绘游廊……如今,这里成为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启动城市修补,实施仙人河盖板楼拆除工作,完成站前广场、东方广场、人民广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东山公园等4个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96个老旧小区环境与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辽源老百姓在“伤疤变成美景、资源变为财富”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与满足、便捷与舒适。

11月23日,南部新城文化地标建筑群——“新四馆”建成投入使用——辽源人有了省内一流的大剧院,有了史上规模最大、展陈最全、质量最高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

南部新城距城市中心区3公里,总区域面积13.6平方公里。2012年起开始“新四馆”建设,历经重重困难,这块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南部新城及“新四馆”启动复建。

截至目前,新城“四路四桥”绿化景观工程、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及文化广场工程、人民大街延伸连接线道路工程已全面竣工交付使用。辽源五中十二年一贯制项目、商住综合体项目、南部新城市民中心、市中心医院迁建项目也都在有序推进中。

群众期盼成为现实,百姓呼声变为掌声。这掌声不只缘于硬件的提升,还有软实力的增强。

辽源之美,不仅美在风景,更美在文明。辽源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牛鼻子工程。2020年,辽源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2021年被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围绕“创城”,辽源做足“绿、治、畅、优”四篇文章,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擦亮城市窗口”“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推荐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21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共举办创建活动130余场次。全市有13人获得“吉林好人”,2人获得“吉林好人标兵”称号,3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1人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随着“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人民群众期盼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市委、市政府坚持“平安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理念,将平安建设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抓实抓好,从建立健全平安辽源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精心打造“111”平安辽源品牌、不断夯实平安辽源基层基础等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惠及全体市民的“最安全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0年排名全省前列。辽源连续5年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连续5年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城市”。


 

 

辽源市创全国文明城工作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