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心怀信仰,做合格人
我是*人,从大学刚毕业的**出头,到20**年年底,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度过的,所以第一个故事,我想讲讲*。
*是一个被誉为“淮上江南,梦里水乡”的地方,三面环水,最早的名字,叫**集,最有名的酒,是**酒。我到*政府办工作的时候,总书记刚刚在*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先后出台,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正在加速往中西部转移,*县刚好处于这几个国家战略的交汇处,正是一个县城奋起腾飞谋求发展的绝好时机。我当时负责政务信息工作,信息是连接党中央“最初一公里”和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用手中的笔,把上级党委各项安排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信息准确迅速传达到上面。
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撰写了《*县着力推进开放招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等多篇专题信息,均被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快报》采用。这让我感到,上级对这些东西是感兴趣的,他们一定迫切地想知道,上面的政策基层是怎么落实的,落实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那几年,我累计上报各类信息将近四千条,几乎把党中央国务院最关注的所有选题都写了个遍,跳出*看*,以**人的视角,在改革与开放多个历史机遇交织碰撞中展示一个最基层、最真实的*。
第二个故事,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那是国庆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正准备回家,一个陌生号码打过来,接通后,是一个小姑娘的声音:“我是陈学信的孙女,我爷爷想跟你说说话。”随后,一个老人的声音传来:“喂,是郑蔚吗?我是陈学信,快过节了,我们怪想你,想跟你说说话。”陈学信是我帮扶的贫困户,几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家里生活瞬间陷入困顿,村里为他们上了低保。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儿子儿媳先后在家附近找了份工作,一家子的生活正向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奔去。拿着电话,我好像又闻到村里散发着雨后泥土清香气息的空气,想起了那些炎炎烈日下骑着村会计的电瓶车赶往陈爷爷家的日子。
说实话,这个电话让我很意外,因为我并没有为他们做过太多事,却让他们惦记了这么久。唯一做的,是从20**年*月,一直到20**年年底,以几乎每周一次的频率走访***家将近**次,累计行程****多公里,为他们落实各类政策年均**余项,其中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贴年均****.**元。*爷爷说:“你们都是好同志。”这让我很惭愧,我只是中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征途中,千千万万奔赴基层扶贫一线的一名普通**人,把党的好政策“搬到”了贫困户家里而已。这也让我明白,一言一行中见党委,一件民生小事里就藏着一个中国。在党办的这些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是**人的责任,我们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
我从“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的*,走到“茶香天下”的*,一路走来,是那些年真正走在田间地头、体会基层百味的**经历铺就了我脚下厚重的道路,是多少个夜晚通宵达旦的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脚步,也是我身边很多很多优秀的**同志让我明白,那些写进书本里的忠诚、干净、担当并不遥远,那些信仰与信念一直在熠熠生辉!
今天,当我站在市委办的工作岗位上,我要感谢**,感谢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我,也将以**人的名义,继续捍卫**的金字招牌,“在市委大楼上看问题,在贴近基层中找感觉”。因为,**的同志,不仅要“写天地之辉光”,也要“晓生民之耳目”,不仅要在大局高度站好队,踏好步,也要“螺狮壳里做道场”,紧扣民生脉搏想问题、出实招;也因为,**的同志,唯有踏准时代步调,深耕厚植,励学笃行,才能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党委的主张穿过市委办公大楼,在实现“两个更好”的历史进程中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