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城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1],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理念指引发展、以新作为展现担当,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奋进赶超的态势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投资、稳消费、稳市场主体、稳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比拼赛”进位争先。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和“红黄绿灯”[2]预警监测制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全时段、全周期拼抢姿态奋力实现“月月红”“全年红”。全年GDP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预计出口总额增长6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GDP、规上工业营收、园区工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多次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作先进典型发言。纾困解难“组合拳”主动出击。不折不扣落实省“28条”、市“34条”、县“3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超5亿元。扎实推动国有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龙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稳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工业发展引导基金、鞋服产业贷、可转债等金融产品,高效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全县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9%。出台9条措施,有效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商贸文旅消费,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625万元,撬动消费约3000万元。项目投资“加速跑”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同步推动争资争项和“双招双引”[3],实行领导牵头、专班督导、挂图作战,项目储备、招引、开(竣)工滚动接续、压茬推进,有效投资加速落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6.88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限额较上年增加5.6亿元,同比增长78.3%,投放规模、占比位居全市同类县前列;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基金1亿元。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连续四年完成“5020”项目[4]引进任务。全年实施省大中型项目20个,完成年度投资约74.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3.12%;实施“八大行动”重点项目131个,完成年度投资约83.44亿元。
(二)融合互促的产业持续提档
一年来,我们立足石城特色和优势,以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5]为主抓手,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稳定、利益链联结和创新链支撑,一二三产互利互促、齐头并进。工业经济稳步壮大。完成“一园四区”[6]新开发平台面积1200余亩,新建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大力推动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投资达20亿元的龙行天下鞋服产业链示范项目竣工投产;鸿豪鞋服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佰盈体育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鞋服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9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7],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8]企业,62家企业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品牌运动鞋服为首位产业,以新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新型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超20%,工业用电量增长17.69%,增速均列全市前列;工业税收突破5亿元。工业园区新增务工5570余人,增速居省市前列。现代农业扬优成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完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粮食作物39.53万亩。新增大棚蔬菜1595亩、露地蔬菜2193亩。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式获批,“石城贡米”“石城烟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专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2个;全年认证绿色食品农产品2个、有机和有机转换农产品29个、市级富硒产业示范基地5个,全县富硒农产品达43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联工促农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德都食品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农民合作社达495家,家庭农场达205个。智慧物流园、小松冷链仓储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现代服务业逆势上扬。推进“旅游+”“+旅游”,文旅、工旅、学旅、农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发展。顺利承办全市旅发大会,举办第十届旅游文化节、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系列文旅活动。云境研学基地、花海温泉(二期)、天沐温泉(二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麒麟山军事体验等项目加快推进,大畲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百里荷花”乡村旅游风光带获评省乡村旅游风光带。夜间经济异军突起,客家风情商业街、爱琴广场等“夜市圈”人气兴旺,浪漫琴江文旅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2%、32.64%。直播带货、网络团购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
(三)秀美清新的环境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硬设施与软环境协同推进,齐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更加靓丽。“三调”成果正式发布运用,“三区三线”[9]划定全面完成。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3.3平方公里,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6.58公顷;建成发展九路、金丰路、井岗路、栏皋路、温坊路北段等14条城市道路,振兴大道路面维修、东城大道电力杆线入地迁改项目完工,铺设燃气管网11.6公里;红星巷、陈家排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建成棚户区(城中村)返迁房200套,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征拆签约全面“清零”。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小松镇、赣江源镇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镇,赣江源镇在全市第二批示范乡镇考核中列第一名。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治空心房、杂乱房、赤膊房6000余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万村码上通”[10]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如期完成。营商环境更加便利。新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云踏勘”[11]评审服务,实现线上“即勘即批”,全面承接108项“市县同权”事项,50项惠企政策上架“亲清赣商”平台[12]。“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13]、电子保函、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14]审批等便民利企服务陆续推出,为2万余个市场主体减少现金流压力超49亿元。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将土地供应、策划生成、项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时限精减。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生态环境更加优越。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强化联防联治协同效应,全县PM2.5浓度同比下降11.1%,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城区生活污水扩容工程竣工试运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乡镇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5个,成为全市第二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县。严守湿地面积保有量红线,湿地保护率超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全面落实禁捕退捕和“十年禁伐”要求,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改造4万余亩,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二脊沼兰、中华穿山甲等珍稀物种,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明显。
(四)幸福生活的画卷持续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