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广西)2017年天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3 10:26:04 政府报告
(广西)2017年天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年1月18日在天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LXR 天等县人民政府县长 麦成柱LXR 各位代表:
(广西)2017年天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年1月18日在天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LXR 天等县人民政府县长 麦成柱LXR 各位代表:LXR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同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LXR 一、2016年工作回顾LXR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 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 动力,围绕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大力弘扬天等不等天 ,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全县呈现经济 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初步预计,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 完成55.28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85亿元,同比增长4.8%;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9亿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53亿元,同比 增长7.9%;财政收入完成2.65亿元,完成预算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亿元,同 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0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7955元,同比增长10.6%。LXR 回顾2016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多,收获的成效和业绩比预想的好。LXR (一)准施策、齐发力,脱贫摘帽初显成效。LXR 通过精准施策、部门合力,全县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贫5497户24813人,全面完成20 16年脱贫任务数。LXR 1.多措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善预脱贫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设施等项目库,针对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县九有一低于的达标 情况,累计投入2.17亿元建成279条村屯道路、32处人饮工程、21个生活用电项目、55个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解决341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项目,为打 赢全县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LXR 2.购建结合,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我县贫困人口搬迁任务为17326人,其 中2016年搬迁任务为337户1349人。落实项目资金7759.61万元,确定县城的幸福里、思 源、仕民、龙合、龙岩和向都、龙茗、东平、把荷、进结等10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向都 、龙茗安置点已动工建设,县城幸福里点通过以购代建方式购买商品房安置贫困户142户 ,相关手续正在完善中,其余安置点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LXR 3.注重实效,加大贫困户政策帮扶力度。出台种桑养蚕、甘蔗种植等实施方案,制定扶 贫产业发展奖补暂行办法和生态养殖小区补助实施办法,在特色种植和养殖方面给予贫 困户每户最高3000元奖补,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养殖小区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鼓 励贫困户自我发展产业。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492.43万元,扶持9706户贫困户发展生 产。加大对贫困户造血帮扶,累计为7175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5亿元,引导500 多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入股分红。落实雨露计划,为1052名贫困生发放补助245.25万元 ,杜绝了因贫辍学现象发生。LXR 4.拓宽途径,积极探索帮扶贫困新模式。立足天等资源实际,引进广西扬翔、广西国本 农牧、广西大众农业、广西大琪农业等种养殖龙头企业,创建天映彩卷、田园牧歌等现 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示范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扬翔、国本等现代农业企业、 16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家家庭农场和376户种养殖专业大户的龙头作用,创新贫 困户+模式,带动57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扬翔生态养猪扶贫稳步推进,完 成10个示范养殖小区选址工作,其中龙茗养猪扶贫示范小区已养有生猪1200头,吸纳16 0户贫困户入股;龙茗益山点、东平南务点、福新黎亮点已开工建设。金鸡产业扶贫项目 取得突破,与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空店扶贫有效推进,在54个贫困村创建空店扶贫交易点,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累计 交易80多次,覆盖贫困户近千户,交易金额50多万元。借力中国人寿电商惠生活平台, 免费展销贫困户产品,增加贫困户脱贫门路。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 政策,开展两后生职业培训,对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贴,全县外出务工创业人员 达13.3万人,其中近1万户为贫困户,全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