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征文4篇
第一篇
民法典,为人民而书写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既然民法典姓“民”,那就意味着它是以民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民法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大关注的原因所在。
民法典体现“人民性”。这部法律,被人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人民性”,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编撰理念。这里面,涵盖了公民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众多的条款都凸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说,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之一。
民法典体现“法治性”。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战略之一。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过程,历经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从中,我们看到,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汇聚民智的依法治国的最好例证。
民法典体现“公平性”。法律就是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等等方面,人们都需要在公平正义当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这次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应享有的公平正义。比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隐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此次民法典就在人格权编中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扩大了隐私权保护范围,把将“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都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将更加全面和细微。窥一斑而知全豹,民法典的出台,定能更好地发挥确权、维权、护权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上的获得感。
“奉法者强则国强”。我们相信,在依法治国的路上,随着这部为人民而书写的民法典的出台,必将让法典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我们国家新的治理效能和发展胜势,为人类法治文明的进步发展进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第二篇
披荆斩棘六十载,民法典终亮相
民法是万法之母,民法典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民法,民法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典,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才编纂而成。
编纂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民法学家的夙愿,但之前的几次立法工作都因各种原因被迫中断。2014年民法典编纂工作重新启动以来,全国人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泛征求全社会的意见。2019年民法典草案发布,集民智,聚民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编纂民法典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民法典作为权利法,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民法典草案进一步丰富民事权利的类型,强化国家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在本次民法典草案中,还与时俱进地对社会热点、难点的一些其他问题进行了规范。比如说,个人信息保护、物业服务规范、高空抛物、禁止高利贷以及防止高铁霸座等。特别是自从疫情发生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民法典又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