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
“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的坚守,是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性政治要求。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增强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与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三个务必”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向全党同志发出“三个务必”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号令,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认识,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是对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
第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价值准则。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初心使命作为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价值准则和根本动力,不仅昭示着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主线,而且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性。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所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谱写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壮丽篇章。
第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党员干部面对成绩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就会丧失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和对围猎腐蚀的警觉而走向贪污腐败,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承继和发展,是对中国历史上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党对新时代新征程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清醒和自觉。
第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求得生存、在披荆斩棘中获得发展、在砥砺奋进中赢得胜利的精神密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政治基因,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带领中国人民爬坡过坎、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艰巨繁重的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进行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伟大斗争的清醒坚定与历史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