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当“思行同步”
调查研究当“思行同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不能务实,关键看认识有没有“真实”反映实际、行动有没有“切实”践行思想,即有没有实现“思行同步”。广大党员干部当坚持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原则,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思定后行谋计划、边思边行找规律、以行践思求实效,在思行同步中,做出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
思定后行,确保计划“务实”。科学准确的方案是调查研究的“指南针”“路线图”。如果对研究对象没有准确认知,对调研路径缺乏科学规划,调查研究就如同“暗夜里行船”,容易迷失方向、无功而返。谋定而后动。只有把握需求、明确对象、锚定目标,在科学清晰的计划下开展调研,才能有的放矢,做出回应时代需求、人民盼求的务实研究。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好研究准备,紧紧围绕研究问题,通过预调研、文献回顾、专家座谈等方式,充分掌握调研对象的范围构成、特征属性、发展阶段,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画像”、研究问题的“浅素描”,为正式调研夯实基础。科学制定研究方案,精准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系统规划调研阶段步骤,统筹调配调研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明确调查成果的评估方法、呈现形式,高位谋划、科学部署调查研究的“作战图”,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调查研究稳步推进、步步为“赢”。
边思边行,确保推进“严实”。调查研究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不走进工厂车间、乡村泥田,就无法获得“带露珠”“冒热气”的基层实情。不秉持学习的态度、比较的视角,就无法去芜存菁把握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有的党员干部不会做思与行的“辩证题”,或是过于看重科学原理,带着“预设”“先见”深入群众搜案例、寻证据,或是过于强调基层实践,靠“刷数量”“熬时长”的“苦功”不加筛选地网罗资料,都不能获得真规律。广大党员干部当发扬“凿深井”精神,带着问题走访座谈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根据调查实情,不断调整访谈提纲、调研路线,启动深一层、新一轮调研,在“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循环中,使调查研究不落下一个“角落”,充分反映现实“全貌”。做好参与式调研,变研究者为实践者、服务者,在推进政策落地、便民服务、空间规划中,检视政策制定、服务设计、设施布局的科学性、便捷性,精准把握民意变化,绘制群众满意的“动态图”。
以行践思,确保成果“扎实”。文本报告不是调查研究的终点,解决问题、修正认识、发展理论才是调查研究的终点。调查研究就是要通过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检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进一步夯实科学理论的知识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然而,有的党员干部缺乏理论自觉,满足于用调查研究解决表面问题,不重视经验提炼、理论升华,以致于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不自觉穿“老”鞋走“新”路,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栽跟头”。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通过评估深化发展调查研究方法,既要做好结果评估,检视研究成果有没有转化为政策成果、服务成果,群众的需求清单有没有转化为满意清单,又要做好过程评估,反思调研过程可不可以再优化,走访座谈可不可以再精简,从而科学评价调研成果、发展完善调研方法。敢于同理论“对话”,对照经典著作、行业报告,检视研究对象与平均水平、普遍情况、发展阶段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具有本地域、本领域特性的独到经验、原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