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关键转折述评
公文搜 2021-07-09 13:51:25 武装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关键转折述评关键词:日本陆军;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石井四郎一、细菌战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从战争经历中发现了细菌战是最适合日本国情,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关键转折述评关键词:日本陆军;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石井四郎一、细菌战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从战争经历中发现了细菌战是最适合日本国情,最高效侵略扩张的决战武器,秘密搜集各国情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计划。日本陆军军医学校早在1916年就将细菌学课程写进教材,他们在面向学生讲授如何将炭疽菌撒在干叶上,使部队能及时撤出危险区的细菌战案例。1918年11月,日本特务机关抓捕了俄国间谍亚历山大,审讯中发现此人以瑞典红十字会身份为掩护,正研究细菌武器并存有大量细菌,军医长谷部照信向陆军参谋本部报告后,引起陆军省医务局高度重视并迅速全方位着手研究细菌武器机构的搭建。〔1〕1925年6月17日,37个国家在瑞士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主要内容是生化武器禁于战争。日本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日本政府拒绝批准该公约实施,目的就是方便开展细菌武器研究,以达到实现细菌战霸主的目的。1927年6月至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出台“大陆政策”之后,日本京都卫戍病院的细菌学博士石井四郎开始频繁出入陆军参谋本部,多方奔走游说自己的细菌战主张——以细菌战解决侵略战争中的人力和武器资源不足困难,他大肆宣传细菌武器杀伤力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而且投资少,是一种更先进、更适合日本扩张的武器。〔2〕这一观点逐渐被陆军参谋本部接受并重视,1928年石井四郎以海外医学考察名义,足迹遍布欧亚20多个国家,重点考察了德国的细菌武器研究。1930年回到日本后,石井四郎向陆军要员推介了军事发达国家细菌战战略,认为日本生化战研究已晚于其它国家,创建细菌战部队刻不容缓。这一观点得到了一直推动军事装备现代化的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永田铁山的认可和支持。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建立及扩张(一)细菌武器研究从防疫研究室开始在石井四郎不断的争取下,日本陆军于1932年8月在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创立了防疫研究室,石井四郎带领团队开始研究细菌武器,半年后军部对细菌战略的研究十分认可,扩建研究室并改称防疫研究所,直到二战结束,这里一直是日本细菌战的大本营。(二)侵入中国东北建立石井部队石井四郎并不满足于动物和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实验结果与人体实验误差巨大,内心一直考虑用活人参与实验,随着对细菌武器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程度不断加深,对活人实验的需求十分迫切,遂向军部申请到中国东北进行实验。石井四郎在1932年考察中国东北后认为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战基地有几大优势:第一,中国东北已尽在日军掌控,方便进行秘密研究;第二,细菌研究需要大面积实验场地,而且在日本国内有泄露隐患;第三,中国东北能提供大量活体供给实验;第四,在中国东北建立基地后,向北可以直接对苏联开战,向南可以进攻中国各个省市。经过反复论证,1933年日军大本营批准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秘密设立了细菌研究所,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内部称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日本的细菌战研究中心随着石井四郎转移到哈尔滨,正式开始细菌战的研究、生产和人体实验。石井四郎化名“东乡”任部队长,还在长春挂职满洲医大教授遥控指挥部队。与此同时,在今五常市背荫河镇设置了配套的附属细菌实验场,这里由中马太多彦大尉负责警备,也称“中马城”,其纪律严明,与世隔绝,极端保密。但后期因管理失误出现越狱事件,暴露了中马城的细菌研究、活体实验的罪行,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不断袭击,沉重打击了石井四郎,细菌实验工作受到重大挫折,1934年冬,石井四郎命令研究人员先行撤走,炸毁建筑设施,消灭证据。(三)平房特别军事区域的扩张和高压管制1935年夏,石井部队把哈尔滨平房火车站附近划为军事用地,次年在平房地区设营驻扎,并开始大规模动工兴建细菌实验基地。1936年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敕令扩编石井部队,增加科研人员和军费。〔3〕1938年6月30日,关东军司令部发布“关于设立平房特别军事区域”命令,日本空军8372部队营区、七三一部队營区在平房镇建立了占地120平方公里的特别军事区。特别军事区分为甲、乙两个区域,甲区面积小,为特别控制的无人区,乙区为一般控制区,面积较大。特别军事区由一条空中防卫,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