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70年发展综述
公文搜 2021-07-14 17:43:16 生态
河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70年发展综述2019-09-2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
河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70年发展综述2019-09-2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也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步稳蹄疾。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奋斗历程中,河南省不忘污染防治,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近年来,河南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污染、环境公害还知之甚少,但党和国家从国外暴露的环境公害事件中,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72年,中国派团参加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中国环境保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开始关注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河南环保事业相伴而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那一年,河南省也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废”治理办公室。197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出台,同年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1983年,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下设环保局,主要工作是对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1986年机构改革,省政府把环保局从正处级升格为副厅级,公开选聘局长、副局长。1994年11月,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省环保局升格成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单位。2009年,省环保局升格为省环保厅,正式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2018年11月,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在省环境保护厅的基础上,扩大部分职能,组建省生态环境厅。环保机构的不断升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断深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河南省环境保护也由此展开。1978年到1988年,河南省处于乡镇企业起步阶段和工业企业恢复起飞阶段,当时整体环境质量保持较好。1988年到1998年,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河南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部分地区忽视环境成本招商引资,污染问题开始凸显。因投资小见效快,一大批“十五小”企业蜂拥而上,小型皮革厂、造纸厂、皮毛厂、淀粉厂、食品加工厂、药厂上马,因当时的工艺水平低,污染大,生产废水直排造成河流严重污染。当时国家提出“九七达标”治理淮河,要求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处于淮河上游的河南积极投入治理行动中,1996年河南省对淮河流域2800家“十五小”企业实施了关闭,1997年省辖淮河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566家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完成“九七达标”任务。1998年以来,河南省开展水污染治理环保零点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2000年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水环境有所改善。当年河南省是造纸工业大省,造纸废水治理水平低,造成部分河流污染严重。200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到2005年年底前全省完成造纸工业调整,通过关、停、并、转和深度治理,解决造纸工业对地表水环境污染。2003年以前,新密市大隗镇有造纸企业360家,通过综合整治建设了48座污水处理设施,规范了48个排污口。当年通往大隗镇的公路彩虹门上有一排蕴含荣耀的大字“中国造纸第一镇”,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该镇立即拆除了彩虹门。2005年全省如期完成造纸产业结构调整,河流水环境逐步变清。随着城镇化加快,激增的生活污水污染河流问题凸显。2003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7年全省县县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2007年11月底该目标如期完成,通过工程项目为河南水环境改善和完成总量减排指标奠定了基础。2007年11月,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国现场会在郑州召开,对河南在全国率先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随着工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问题开始显现。2008年开始,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