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三位一体”整治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经验做法:“三位一体”整治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为破解农村地区环保问题面宽量大、运动式整治难以根本奏效的问题,近年来,县探索以补充要素缺口、攻坚突出问题、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路径的“三位一体”整治模式,构建形成常态化高效协作格局,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党政引领、社会参与、村民主体,落实“三类配置”补充要素缺口
一是落实组织机构配置。探索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县级领导包片负责、职能部门合力攻坚、乡镇村社具体落实”原则,将乡镇、村社整治任务分解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县、乡、村主要领导负责,都有专职保洁员、劝导员、督导员具体落实,构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落实人员框架配置。针对政府单边主导力量薄弱、人员构成不平衡矛盾,按“市场服务为主、公益岗位为辅、志愿队伍补充”进行人力整合。村社两委按“每500人设置1名保洁员”标准购买专业保洁服务,同时设立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从事保洁保绿、河道清洁;由新乡贤牵头成立村社志愿服务队,提供垃圾清理、清洁无劳力贫困户寓所等服务。目前全县共配备保洁员5190名,开发公益岗位1100个,动员志愿服务7.8万人次。三是落实资金结构配置。为破解资金投入量少面窄矛盾,探索“政府注资、社会融资、村民筹资”模式整合财力。通过对上争取、本级拨付、整合涉农资金方式,累计投入3.4亿元;通过PPP模式向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县北控排水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污水处理项目等特许经营,撬动社会资本14亿元;建立农村污染治理受益者付费机制,在*镇分别试点推行“1元方案”(居民自主自愿每人每月缴纳环境整治专项金1元)与“农户付费制”(按农村居民2元、场镇居民80元、商户100元标准每月征收),将自主缴纳与强制征收并轨运行。
二、夯实基建、规范体系、补齐短板,统筹“三大革命”攻坚突出问题
一是垃圾革命。针对农村垃圾污染清理简单、收运难度大、成分复杂的特性,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220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村民与村社两委签订“垃圾革命”行动承诺书与“门前三包”责任书,农户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2类并投放至村社对应垃圾池,经乡镇购买第三方转运服务进行垃圾收集、压缩后运至县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全县在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新(改)建垃圾房(池)6860个、配备收集转运车辆1188辆,村社覆盖率达81.6%。二是污水革命。针对农村排水设施滞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探索实行“三类建设法”与“第三方监管机制”。对于市政管网覆盖的村社污水,以截污纳管形式导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口居住较为集中村社,集中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对于位于山区或远离聚集点的村社,采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明确生活社区内部管网由村委会或由其委托污水处理公司等专业第三方接管,非生活社区直接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管理。目前全县累计投资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49座、污水管网330公里,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排放。三是厕所革命。针对农村改厕与土坯房改建同频化、与粪污治理一体化特性,创建“厕改结合、厕污共治”模式。对于农房户用厕所,将旱厕改造纳入土坯房改建范围,通过改造、拆建逐步更迭为水冲式厕所,并按“1村至少1处公厕”标准进行社会公厕建设;同时,通过农房户用厕所粪污与污水收集管网并网、修建化粪池等方式,实现粪污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治理。目前共计新(改)建卫生厕所23.7万座、普及率达65.3%,农村公厕843座、普及率达79.2%。
三、集中运维、自治管理、分类督考,探索“三项机制”巩固整治成效
一是建立集中运维机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小而散的特性,探索实行“同类设施由同一开发商集中建设,或在建成后由同一运营商承包运维”的县内一体化运营维护机制,保障设备长期有序运作。目前已与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承接县内63个乡镇(街道)垃圾焚烧发电厂及11个压缩中转站建设与后期管理维护,预计总投资6.24亿元;北控水务累计投资6.2亿元,达成4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后期运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