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
公文搜 2021-07-22 14:10:22 理论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发表时间:2019-08-08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在回答中国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发表时间:2019-08-08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在回答中国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论、人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体系,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为代表,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等方面的教材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成就显著,对其他哲学二级学科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取得可观的成就,学界在解读《实践论》《矛盾论》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过程中,归纳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主要矛盾”“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哲学命题,映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同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特质。 面向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哲学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重需要,面向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气质。建国初期,学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哲学教材,并在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广泛普及,强调让哲学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由此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启蒙教育运动,形成了“学哲学用哲学”的文化氛围。随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版陆续出版,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读愈益深入,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事学术研究。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界深入研究实践中的哲学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法,理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系统科学和现代科学研究中促进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决定论的时代化,揭示了真理的发展规律及其与价值的关系。学界聚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探讨其对象、方法和现实性,强调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作为一个开放进程和关系系统进行研究,注重运用认识论审视技术理性和社会思潮。在深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研究的同时,学界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中国文化主体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喜闻乐见的中国形式,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否可对“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作唯物主义解释等学术争论,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性,反映了学界的艰难探索。此外,这一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唯意志论”倾向,在否定“唯生产力论”的同时提出了上层建筑决定论,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忽视了发展的硬道理,对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对“两个凡是”进行反思,学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通过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编写历程,学界对以苏联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内在反思,提出教科书改革的思路,先后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优秀教材,涌现了《走向历史的深处》《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价值论》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作。学界饱含深刻的问题意识,在对“异化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从主体性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提出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