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和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公文搜 2021-07-22 14:10:16 理论文章
时和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发表时间:2019-12-04 来源:学习时报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时和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发表时间:2019-12-04 来源:学习时报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发展进程新的开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完善的文明进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完善的文明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着力解决的就是制度运行的规则规范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专门决定,提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中,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机构设置,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从1982年至今,我国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对以宪法为根本的制度发展进行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成就和经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正是抓住了根本,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都已经呈现出显著的优势,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同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推进了中国特色制度文明的发展进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体制变革的文明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方面改革稳步推进,国家治理制度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是对我国国家治理结构首次完整表述,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制的突破性进展。体制的核心是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治理体制也可称之为国家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安排的结果,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中基本的利益结构、权力结构和行动结构,具体界定了治理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权力与责任,也明确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理主体和其所存在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国家治理结构最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国家治理体制的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样的根本制度安排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