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

王让新、王科:从“全心全意”到“我将无我”:“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公文搜 2021-07-22 14:10:11 理论文章
从“全心全意”到“我将无我”:“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2019-12-30 来源:党建网王让新王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和
从“全心全意”到“我将无我”:“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2019-12-30 来源:党建网王让新王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价值遵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始终坚持并发展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至上”价值观的认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人民至上”价值观内涵、主题、成效的丰富和发展等三个方面。一、“人民至上”价值观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价值观内涵的核心要素由“人民”和“至上”构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人民至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内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阐述了“人民至上”价值观内涵。“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倾听人民群众意见,要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明确了“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判断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利益”“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办人民群众所需”“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阐述了“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内涵,“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阅卷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形成了“人民至上”的价值体系。二、“人民至上”价值观主题的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国共产党取得一切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人民至上”价值观在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主题。在革命战争时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主题。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团结对象,“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了新中国的性质,“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体现“人民至上”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在改革开放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至上”价值观的主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旗帜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