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刚:确保疫情期农村劳动力顺利返岗复工的政策建议
公文搜 2021-07-22 14:10:09 理论文章
确保疫情期农村劳动力顺利返岗复工的政策建议杨胜刚 【编者按】当前,疫情对于2.88亿中国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返岗复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已成为全面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面临
确保疫情期农村劳动力顺利返岗复工的政策建议杨胜刚 【编者按】当前,疫情对于2.88亿中国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返岗复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已成为全面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湖南大学杨胜刚教授建议,从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与返岗复工的矛盾、加强脱贫攻坚与稳岗就业的统一部署、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的用工保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新模式、加强对贫困家庭务工人员的重点帮扶、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势等六个方面,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提供政策支持。 2月6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战略部署,释放出明确信号,即政府将在疫情防控基础上,逐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常态。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2019年,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精准扶贫方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力度、深度和精准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为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23日发布数据,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其中,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72.2%,比2012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来看,其来源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分别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和36%左右,因此,农民的务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于中青年农村居民和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尤为重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为全国2.88亿农民工外出务工创造条件,有效增加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就成为能否如期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面临的主要问题10日复工、复产是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政府规定的,但是农村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返岗复工之路仍然困难重重。一是从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看,对劳动力需求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但受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也是中小企业,其中,餐饮、酒店、旅游、娱乐、交通等消费类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绝大部分相关企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颗粒无收”。2月上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微企业对此次疫情的评估与看法,其中,针对“如何应对疫情后的企业生存与发展?”这一问题,回答直接停产歇业的企业占比16.2%。我们初步估算,如果有16%的中小企业选择直接停产歇业,意味着全国农民工就业岗位将减少4000万个左右。能否有效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工“有岗可返、有工可复”问题,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面临的关键问题。二是从增加农民工收入的角度看,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调研组的抽样调查结论中,针对“如何应对疫情后的企业现金流短缺?”这一问题,回答最多的是采用减员降薪的办法(占22.43%)。如果有22%的中小企业选择降薪1/3,意味着全国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全年收入将减少近3500亿元。贫困地区劳动力、贫困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是增收脱贫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能否有效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工“有岗有收、增岗增收”问题,是关乎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防止脱贫后返贫的重点问题。三是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矛盾来看,一方面,在疫情拐点尚未出现、蔓延风险仍然较大的情况下,控制疫情仍是第一要务。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经济增长将会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另一方面,工人返回工厂手续繁杂,复工申请层层批复,还要经过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等一系列“关卡”。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排查户籍等疫情防控措施与农民工返岗复工之间也会产生冲突。因此,能否有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