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

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解读

公文搜 2021-07-22 14:06:53 理论文章
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解读发表时间:2020-11-18来源:《党建》杂志刘书林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所著的《实践论》是系统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总结马克
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解读发表时间:2020-11-18来源:《党建》杂志刘书林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所著的《实践论》是系统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里程碑式著作。《实践论》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仍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论》发表的时代背景 在延安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三本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实践论》、《矛盾论》和延安时期油印本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是前二者的母体,其第二章第十一节就是后来《实践论》的原稿。《实践论》《矛盾论》两篇著作都是毛泽东同志1937年7月和8月为抗大讲课用的讲稿,后都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后,斯大林应毛泽东要求派理论家尤金来华协助《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尤金看了《实践论》的俄译本,颇为称赞,立即送斯大林并建议在苏联发表。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于1950年12月首次发表《实践论》,并于12月18日由《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论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中国首次发表此文是在1950年12月29日的《人民日报》。《实践论》的写作背景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革命处于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自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斗争,要勇敢抛弃关门主义,动员全民族抗日力量。第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这些错误都具有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特点。遵义会议纠正了党的错误路线,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统一全党认识,需要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第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从军事大转移到占有较为稳定的革命根据地的转变。党的工作一方面是要进行以游击战为主的抗日战争,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壮大革命力量。第四,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等的影响,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减员严重。红军队伍数量虽大量减少,但是经过长征严峻考验的红军战士都是革命事业的宝贵骨干。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的党员干部,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武装。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毛泽东同志带头讲授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课程,他利用初到陕北的时间空隙完成了讲授提纲,形成了《实践论》。 二、《实践论》阐述的理论要点 《实践论》系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蕴含的科学理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第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人们的生产实践及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其他各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来观察问题的唯物论的根本区别。第二,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决定和推动了人类的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片面性向科学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吸收了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先进知识财富,又冲破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展和进步。第三,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预想结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