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科技

科技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探析及实践路向

红杨树 2023-08-26 09:38:05 科技
【党课讲稿】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探析及实践路向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将成为我国新征程发展路线的总体研判,既是保证国家科技和经济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塑造未来科技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撑。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科技大国,在国际环

【党课讲稿】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探析及实践路向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将成为我国新征程发展路线的总体判,既是保证国家科技和经济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塑造未来科技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撑。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科技大国,在国际环境波谲云诡的当下,科技如果不自立,将时刻受制于人;如果不自强,就没有内外联动的基础。新时代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正是我们主动求变、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是对科技创新规律认识的丰富和深化。如何通过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解决“卡脖子”的堵点和梗阻,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解决国家民族之所急、所痛、所需,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的现实问题。对此,有两个问题亟须厘清:其一,科技自立自强的发轫之处;其二,已具备的现实根基与存在的现实难题。通过找准“内生化”问题,多策并举、取长补短,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一、科技自立自强的发轫理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科技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要讲话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是随着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唯物史观的阐发和革命实践活动的推进,从萌芽走向成熟和深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虽然马克思的科技创新思想当中贯穿着科技异化观点[1],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这一观点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两个层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与《雇佣劳动与资本》中肯定了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应用和经常地改进机器是增加劳动生产力的首要办法。”[2]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再者,马克思直接表明科技创新在变革生产关系中的作用。他曾形象地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即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文明形态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3]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视角来阐释科技创新理论,正是新时代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基因,二者的价值旨归是高度契合的。[4]

(二)民族之基:自力更生精神标识的提炼升华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一条凝重清晰的生命线跃然纸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不断的根、不灭的魂。[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在这一民族精神的激励下追求真理、保家卫国,使得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使得灿烂的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在远古的传说和历史中,面对“洪水”,西方人民大多选择逆来顺受,不断迁徙。而我国古代先民相信人定胜天,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治水困难并掌握了独有的农田灌溉排水技术,形成了中华大地的沃土。由于生存和生活需要,伏羲氏发明“结网技术”,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发明农业、创制“耒”“耜”、发现药材,嫘祖发明“蚕丝”等。[6]唐宋时期,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通过改善耕作工具和兴修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兴起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简言之,自力更生的奋斗意识在我国古代历史的回音中不断得以提炼升华,新时代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精神标识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