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经部门 > 经济

经济

新型工业化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搜主任 2024-03-28 00:28:12 经济
新型工业化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必然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为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指明了方向。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从而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关

 

新型工业化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必然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为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指明了方向。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从而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经济增长,几千年来世界人均产出并没有明显提升。工业革命以后,新技术的应用和分工的深化形成迂回生产方式,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世界人均产出持续提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获得飞跃发展,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速,进入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目前制造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同样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十分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工业部门残缺不全,重工业几乎为零,只有少量轻工业。此后,逐步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加快,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工业规模和效率快速增长并带动农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规模也迅速扩大。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工业化不仅推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带来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率的提升。工业化的进程也可以看作是新的产业形成或新的生产方法创新运用的过程。工业化必然会伴随着大量创新性活动,包括推出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供应来源、形成新的组织等,从而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工业发展对产业体系效率的提升也具有主导作用,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和传播,主要在工业领域实现。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工业化并无止境,要想实现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经济效率的持续提升,必然需要依靠工业化的持续推进。

工业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但其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钱纳里等学者根据工业部门产出和就业比重变化,将工业化分为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认为随着总需求水平和要素结构的变化,工业部门比重会呈现倒U形曲线变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工业部门比重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发展过程。然而,工业部门比重的下降,并不代表工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的减弱。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使用者和传播者。正因为工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核心战略。

新型工业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但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我国工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工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部分重要领域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发展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要建设工业强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更好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的实现,而且要关注人民福祉的增进,让工业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为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三是以新发展格局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应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让各类商品和要素资源充分畅通流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更好配置资源、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