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上善若水 生生不息》
公文搜 2021-09-17 22:54:07 讲话发言
市委书记最新发表的美文,让人感受一座城的温度“从踏上镇江这方水土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深深地被这座城市、被321万镇江人民感动着、激励着。”近日,江苏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
市委书记最新发表的美文,让人感受一座城的温度“从踏上镇江这方水土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深深地被这座城市、被321万镇江人民感动着、激励着。”近日,江苏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镇江日报》发表题为《上善若水 生生不息》的美文。文章中说,一个善良的人才是大家愿意交往、可以信赖的人,一座有大爱、有温度的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创新创业的福地。文章表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骨和厚重情怀每每令人心潮激荡、永志不忘。全文如下:镇江从踏上镇江这方水土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深深地被这座城市、被321万镇江人民感动着、激励着。在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来临、“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之际,对弘扬大爱精神、促进共同富裕感触良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常常被用来称羡其他城市的话,用来礼赞镇江这座英雄的城市、礼赞拥有大爱精神的镇江人,也是非常贴切、非常恰当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夺得了“全省确诊病例最少、无确诊病例时间最长、唯一没有农村地区病例”的优异成绩。4月12日,第二批援鄂医护人员载誉凯旋,其中一位护士长,不仅在抗疫中表现突出,还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欢迎队伍中,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也在场,她是江苏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作为镇江的“大爱之星”,曾受到的集体接见。她们都是镇江这座城市的英雄。她们的故事让人们感悟到,人性的良善,并非一时的闪光,更多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修为,而“大爱镇江”的名号,有着深实厚重的传递,不是赚人眼球的文宣招牌,是这座城市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2005年市慈善总会刚筹备时,一位退休教师成了捐款第一人。自此,风雨爱心之路一走就是十六载,他常常是以“郑江仁”“吴明是”的名义(即镇江人、无名氏的谐音)捐献爱心,大家尊称他为“爱心老人”。而他本人生活清苦、节衣缩食,自己也记不清一共捐了多少钱,经慈善总会核对累计近20万元。比如,十多年前,有一名护士,因为在超市里跪地施救一名晕倒的病人,网媒誉为“镇江最美女孩”,有过一段被全国网友求婚的“甜蜜烦恼”。再比如,我们不仅有历年来援藏、援疆、援陕等地区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不少关心关爱边疆地区的热心志愿者。“行走的格桑花”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在青海玉树人们称镇江的志愿者为“格桑花”,而镇江的人们又习惯地把来镇学习培训的玉树孩子亲切地称为“格桑花”……善良仁爱之人,或源自淳朴内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见贤思齐,习惯成自然;或危难中受人援手,感恩而施恩。崇德向善、扶贫济困而又不愿为人知的行为,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大爱精神”。对此,人们永远不吝溢美之词,永远不乏追随之心,这就是人间有爱、人心向善。镇江山水形胜、秀绝江南,穿行于城市山林中,故国神游、抚今追昔,最美的风景总是那些众口相传、载入史册的凡人善举。大江东去,逝者如斯。早在南朝宋齐年间,镇江就设有“平常仓”,广储米棉;南朝昭明太子读书台,见证了萧统卧听竹林萧萧、起而赈济灾民的善举;南宋中叶,镇江府刘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私人设立粥局赈济灾民的先河;西津渡在南宋时期设立了长江义渡,到康熙年间成立了京口救生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清末民初,冷御秋、陆小波、严惠宇三人因乐善好施、造福桑梓,被誉为“镇江三老”。人事有代谢,更多的济世善行留在了寻常巷陌的记忆中,赈济公所巷、三善巷、互济巷,这些地名让我们一再触碰到历史深处散发的仁爱温度。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慈善情怀血脉永续。正是得益于这种文化、这种精神、这种民风,镇江才能蝉联全国最高等级的“慈善七星级城市”,大爱镇江才闻名遐迩。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骨和厚重情怀每每令人心潮激荡、永志不忘。人们不会忘记,那些白衣执甲、勇敢逆行的医务人员,为疫情地区带去了希望、勇气和力量,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小城大爱”。人们不会忘记,曾任镇江地区首任组织部部长的老领导,在今年“七一”前夕带着“四世同堂”,捐款20万元,支持市慈善总会“救助急难防返贫”,于百岁之年向党的百年华诞奉献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