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千山万重向大海
千山万重向大海
云浮市委书记 卢荣春
(2022年6月17日)
岭南大地、水系纵横,东、西、南、北“四江”经络舒展、文脉贯通。在广东、广西山水交融,西江、南江连接之地,有一片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云浮。
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设南海郡,辖18个县,并于云浮境内设开阳县,后又以州、县为建制多次变更。直至唐天宝元年(742年)设郡,并因域内有大云雾山,高及千仞,四时祥云飘浮,遂以“云浮郡”名之。
云浮,因山得名。而山,则以其壮阔的胸怀、奔腾的水系、丰富的物产,交融相生、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云浮人。云浮是一个“三山三江一河”的山水格局。西江从云浮北部奔流而过,形成了市域北边的天然“疆界”;西面横亘着云开大山,在与广西的交界线上镶入了一条“绿丝带”;东边有天露山脉贯通南北、云雾山脉逶迤东西,与阳江、茂名向山而望;南江、新兴江、南山河由南向北、贯通全市域并汇入西江——三山拱卫、江河融通,山脉、水脉、文脉、人脉“多脉共续”,赋予了云浮特有的灵性,铸就了一方独特的历史底蕴。
从水到山筚路蓝缕
打开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云浮“磨刀山遗址”位列榜首。早在60—70万年前,远古的岭南人就在这里“磨刀”渔猎、聚居繁衍。磨刀山地处西江南岸、南江盆地的东北缘,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该项考古发现,把广东的人类活动史从“马坝人”时代(距今约13万年前)提前至“北京人”时代(距今约60—70万年前)。
“橹声摇尽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优美的罗定山歌唱出了南江的唯美、曲水的回环,也道出了古代云浮人“从水到山”披荆斩棘、以启山林的繁衍发展。从南江磨刀山古人类遗址,到南山河“龙母传说”;从西汉、西晋设县于临允(“允水”即新兴江)、都罗(今郁南县都城镇),到东晋开设晋化县(今郁南县南江口)、龙乡县(今罗定市太平镇),最后到唐代于“内陆”深处、大云雾山山麓设勤州,生动展现了一条“从水到山”的云浮人文足迹。勤劳勇敢的古代云浮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在巍峨的大山下、缓坡的丘陵上、零星的盆地中,开辟出了一块块赖以生息繁衍的宝贵田地,发展形成了“精耕农业”“泉耕文化”,赓续了岭南祖地的千年历史人文。
温文尔雅的南江,也许因其“水曲”“湾多”而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传说远古南江地区连年旱灾、饥荒遍野,神农氏便派其曾孙女——禾花仙女前来解救。禾花仙女挤出自己的乳汁,救活了枯菱的禾苗,使干瘪的稻谷重生饱满,饥民获得了大丰收。为表达感恩,人们在每年丰收之夜都会跳起“禾楼舞”。桨声竹影中,穿越时空的篝火,缁衣抖擞,嘉禾献瑞……欣赏着远古稻作文化“活化石”的禾楼舞,仿佛跨越千年,感受着汉、越、俚、瑶的文化交融之美。罗定南门垌、背夫山出土的战国青铜矛等,“王”字图形镶刻其中,见证了这片土地曾经的“王者”风范。南江古码头,曾见当年商贾迁客如鲫;郁南大湾的古建筑群,与罗镜河边出土的精美舶来品“四兽手镯”等相互印证,再现了南江流域作为陆海丝路“驿道”的几度辉煌,无声诉说着多少中外人文交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