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众号好文 > 优秀公文

优秀公文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公文搜 2022-09-05 09:35:01 优秀公文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5年,安徽省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地方标准。目前,池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取得初步进展。合肥、亳州、蚌埠、滁州、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9个省试点城市及芜湖县、南陵县、泾县、潜山县、全椒县、宿松县等6个试点项目先行先试,省财政统筹安排1.04

城市建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5年,安徽省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地方标准。目前,池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取得初步进展。合肥、亳州、蚌埠、滁州、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9个省试点城市及芜湖县、南陵县、泾县、潜山县、全椒县、宿松县等6个试点项目先行先试,省财政统筹安排1.04亿元专项补助资金。

  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公众认识和掌握这些问题,既涉及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民意基础与动力。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海绵城市在国外有很多前身,如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欧洲的可持续排水计划、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等。在安徽,徽州古村落水系规划建设中早已蕴含这一理念。徽州古村落水系规划受传统风水学影响,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势解决引水、排水、泄洪、防火和灌溉等问题,暗含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溪河、渠圳、堨坝、湖沼构成的水系统,在解决给排水的同时,也为村落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营造出优美的景观。徽州古村落水系规划中蕴含的智慧,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和发掘,以彰显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的特色。

  一、安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安徽省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城市开发建设前,70%—80%的降雨可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而城市开发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自然水文特征发生 10%的变化,就会对当地的生态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超过30%,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生态退化。

  1、南北城市差异大。根据地形地貌和历史条件,安徽省可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区、沿江圩区、皖南山区、皖西山区等五大板块,区域差异较大。淮北平原年均降雨量小于1000mm,城市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城市内部及周边水体污染较严重。江淮丘陵区、沿江圩区年均降雨量大于1000mm,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城市周边水体水质较好,局部有污染。皖南山区、皖西山区年均降雨量大于1000mm,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城市周边水体水质良好,局部有轻度污染。皖南山区城市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滑坡山洪、生态敏感度高。对此,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针对安徽复杂的区域,对南部城市来说,水多不等于水好,内涝防治和水质保护是面临的重点。对北部城市来说,应充分利用旱溪等自然调蓄设施,并强化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盲目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