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诊改工作典型案例
高校诊改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坚持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通过“废改立、导引奖、转控培”,打造“引擎驱动、措施引动、文化促动”“三驾马车”,全面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内动力。一、引擎驱动,聚焦质量提升,完善学校激励制度建设立足诊改主体地位,围绕“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聚焦质量提升,体现时代需要、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教育标准,构建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废、改、立”,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共治”制度体系,夯实顶层设计,完善激励制度,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层强保障。学校层面紧抓“制度+机制”建设,保障引擎驱动高效有力。修订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整改方案》《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并根据目标链设置专项工作组,形成“价值引导、目标激励、逐级分解、可推可控”的工作落实和激励机制,每月有总结、阶段有分析、时时有措施。二层强集群。专业层面“集合力,建骨干”,“以制引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作用,保障引擎驱动多元化。重新遴选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建强建实校级骨干专业群建设,形成“动态调整、融合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发展新格局。三层强规范。课程层面“重规范、谋创新”,保障引擎驱动规范化。完善《选修课暂行管理办法》《转学转专业管理办法》等制度。四层强精准。教师层面“精准施策、精确制导”,保障引擎驱动实效性。完善了以职称评审为龙头,包含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校长特别奖”评选办法、教学名师奖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选管理办法等16项专项办法在内“矩阵式”教师激励制度。五层强综合。学生层面“抓专项、促综合”,保障引擎驱动针对性。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五育并举”考核激励机制。二、措施引动,聚焦内生动力,强化学校内部发展驱动立足诊改实施成效,以强化内生动力为目标,通过“导、引、奖”,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职效能,打造多措并举“引动器”,强化学校内部发展驱动“同心圆”。一是发挥校系两级分配导向作用。系部二级分配重点聚焦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学校、系部发展。二是落实职称制度改革引领作用。学校职称制度改革,指标体系改革方向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和任务完成。三是夯实专项工作奖励激发作用。2019年到2023年,学校用于教学改革等专项工作奖励经费由*万元增长至*万元。措施引动赋能学校治理能力提升效果显著,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大量涌现。近年来,获国家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河北省“创新行动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骨干专业群2个、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校级40门。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河北省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个,参与国家、省教学资源库建设10个。河北省优质专科校建设,共完成八大项目47个重点任务,全省验收排名第二。三、文化促动,聚焦质量文化,锻造学校质量文化品牌立足诊改提质增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通过“转、控、培”,建立起“价值向度交融、技术文化并济、逻辑效果耦合”的“厚德沧医、笃学沧医、博爱沧医、精医沧医”“四位一体”学校质量文化品牌。一是转观念,推动“绩效本位”和“学生本位”交融。基于悠久办学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传承校园文化,着眼于理念转变锻造质量文化,强化以人为本,着力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推动了质量治理回归人文理性。二是控质量,彰显“技术保障”与“文化支撑”并济。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评价结果使用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技术路线的有效性。选聘11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原系部主任担任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打造“情怀、责任、担当”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起到质量文化的“传帮带”作用。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为主体,梯度合理、结构优化的队伍,教学团队合力不断增强。入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赛奖励7项,省赛奖励36项;行业、学科类竞赛获奖200余项;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赛国赛奖励7项、省赛奖励55项。三是讲实际,实现“质量改进”和“培养效果”耦合。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准,实现质量改进的“逻辑效果”与学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