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文汇编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汇编(11篇)

搜主任 2025-01-05 10:13:59 工作总结
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汇编(11篇) 目录 2.XX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43.XX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74.XX区民政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125.XX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156.XX市民政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187.区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208.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279.区民政局202

 

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汇编(11篇)

 

目录

 

2.XX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4

3.XX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7

4.XX区民政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12

5.XX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15

6.XX市民政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18

7.区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 20

8.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7

9.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34

10.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48

11.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 54


 

2024年XX县民政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依法办理今年以来,XX县民政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市政务公开工作有关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切实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县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抓好思想引导,营造工作氛围。政务信息公开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视,齐抓并进。定期进行政务公开信息工作总结分析,做到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督促、一同检查。

(二)完善制度规定,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促进了各股室及时更新网站信息,调动了干部职工撰写动态类信息稿件的积极性,确保了政务公开信息来源“常流水,不间断”,政务公开信息报送“有规律,不偏离”。

(三)加强精细管理,提高工作成效。坚持既要数量,更重质量,在政务公开信息稿件的撰写、编辑、上传等各个环节加强精细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一是优化人力配置。在人员配备上,优化组合,挑选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功底较好的干部具体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加强日常指导。及时组织文件、政策的学习,使干部职工准确把握政策意图和上级信息需求,提高了稿件质量,而且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三是强化逐级审核把关。办公室对拟公开信息进行初步把关,对每篇稿件都认真审定,对报送的具有价值的稿件进行细琢磨、深加工,突出工作中的亮点,彰显个性化特点,努力提高政务公开信息的层次和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我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各股室公开意识不强,需多次提醒;二是解读方式不丰富。政策解读多为文字解读,视频音频等媒体解读欠缺;三是公开水平不够高。与本市优秀的县(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三、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XX县民政局将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专题会,要求各股室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解读质量。不断探索丰富信息公开新形式,促进我局信息公开工作水准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跟班培训。安排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多次去政府公开办进行业务学习,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XX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惠民困,兜牢基本民生保障

落实精准救助。保障全区特困人员236人,发放补助XX万元。开展支出型临时救助536人次,发放救助金XX万元;一次性临时救助282户次,发放救助金XX万元;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5批XX万元;保障低保2056户2606人,发放低保金XX万元。保障重度残疾人6402人,发放护理补贴XX万元;保障困难残疾人1698人,发放生活补贴XX万元;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064人,发放监护人补贴XX万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特困人员“爱与陪伴”入户关爱服务,193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面签订照料服务协议,落实委托照料服务事项。推进“1+13+6”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建设,各类服务救助活动惠及群众8242人次。推动区级民生实事“救急难”互助社落地,13个街镇(大社区)联合会登记成立,128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备案,筹集资金XX万。建立三级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队伍,开展生活、返乡、安置等救助服务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