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城市之治”样本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聚焦了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现实,强调了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准了城市的复杂性、异质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市域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有生活、有品位、稳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
近年来,xx市在市域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发《关于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作为全市“x号改革创新工程”强力推动,逐步形成“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套体制机制迅速响应、持续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持续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安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在发起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基础上推出诸多志愿服务品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团队的xxxxxx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管控、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工作中,等等。但是,与全国的基本情况一样,xx市的市域社会治理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提升。
城市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质、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既面临全球化的总体竞争,又面临本区域的复杂性,一定要处理好“系统化治理与单项问题解决的关系”“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党建引领与社会建构的关系”“城市整体与局部的权责关系”“政治、德治、法治、自治与智治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链接未来。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顶层设计,建成现代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要确定党委领导下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体制与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势能,建构符合直辖市特质的统领全局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形成总体改革的浩大声势,发挥总体推进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进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明确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确立市域社会治理的战略路线,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系统化、有步骤地推进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直辖市立法权优势,改革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深入总结、宣传和推广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为制度规范,鼓励全市各领域、基层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第二,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补齐社会治理的“社会短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总模型。从现实来看,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域社会治理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一核、两化、三步走”的路线,其中,“一核”是党的领导为核心,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统筹各层次、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两化”是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化和社会化,特别是将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充分融合起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维持基层秩序,第二步是引导社会、培育社会、撬动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最终迈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党建引领下做好对社会力量的“赋权增能”。近年来,xx市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是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气,培育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工作者和居民参与能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申请服务专项的范围,对准居民需求,撬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