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推行十个“全覆盖” 脱贫摘帽“好又快”
——吉安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在江西古老文明史上,有一颗璀璨明珠,叫“庐陵文化”,而这一文化的中心,当吉安县莫属。吉安县古称庐陵,公元前221 年始置县,建县2200 多年,1914 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县,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之美誉。吉安县也是著名的“将军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余秋里、肖望东等 46 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曾山等 180 多位地师级以上老红军,载入《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烈士 10049 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吉安县也是个国定贫困县,2015 年底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56 户 32632 人,贫困发生率为 8.4%;贫困村 86 个,占全部行政村的 28% 以上。
2016 年以来,吉安县认真贯彻视察吉安、井冈山时提出的“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要带好头,做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 紧紧抓住“精准、落实、可持续” 三大关键,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心谋划、聚力破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到 2016 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 2015 年底的 10356 户 32632 人减少到 2133 户 4910 人,贫困发生率由 2015 年底的 8.4% 下降到 1.27%,86 个贫困村中退出 83 个。贫困发生率已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摘帽线”。
2017 年 3 月,春意正浓,时值国家即将对吉安县开展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之际,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对吉安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期间,我们深感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也对吉安县富有成效的做法印象深刻。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个战役,那么战役的组织指挥、目标定位、力量部署、战术选择等等就是战役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吉安县的做法,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推进十个‘全覆盖’”。
一、通过脱贫攻坚责任“全覆盖”,解决好攻坚战的组织指挥问题
组织指挥系统是战役的神经中枢。为解决好脱贫攻坚战的组织指挥问题,确保信息传导迅速、准确,精准脱贫工作全县一盘棋,吉安县通过强化与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协调体制、责任落实体系、资金整合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实现了脱贫攻坚责任“全覆盖”。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协调体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 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县教体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吉安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脱贫攻坚办公室,由县委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指导组、资金统筹组、项目实施指导组、督导组、宣传舆情组、考核验收对接组等六个工作组,由分管县领导分别担任工作组组长。工作组长每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建立县负总责、乡镇落实、部门配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村向乡镇、乡镇和行业部门向县委政府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的直接责任主体,成立乡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举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动项目和资金落实到村滴灌到户,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各行业部门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认真制定和落实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行业部门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及时准确到位。特别是在乡镇一级, 吉安县主动在机构改革上大胆创新, 按照有固定机构编制、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四个固定”的要求,在全县 19 个乡镇成立精准脱贫服务中心,由乡镇人大主席或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和移民工作并兼任服务中心主任, 内设政策咨询、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安居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健康扶贫等七个窗口,为贫困群众办理扶贫业务建立了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