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重温党的历史牢记初心使命

公文搜 2021-07-11 18:01:13 不忘初心
重温党的历史 牢记初心使命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者按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重温党的历史 牢记初心使命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者按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特别是党史和国史,把历史和历史研究置于有关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担历史重任。本刊将邀请党史、国史专家撰写相关文章,与广大读者一道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共同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历史征程的高度概括。这一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斗争中,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的初心和使命就包含并孕育着日后我们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的基因,集中表现在“责任”“信念”“奋斗”“为民”等方面。1.责任之心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一共有58名党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中的很多人,本来素昧平生,但却走到一起,揭开了伟大历史进程的序幕。总的来看,这58个人基本都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有的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很多是五四运动前后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还有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学生。他们大多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大部分人的职业是教师、记者或学生。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家境都不算太差。因此,他们投身革命、参与建党,并不是迫于个人生计,不是因为个人或家庭吃不饱饭、穿不上衣、被逼无奈而走上这条道路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走到这个历史起点?近代以来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许多多具有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仁人志士都在思考中国的命运问题。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这一批党员,就肩负着这样的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以不同的方式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因而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来。比如毛泽东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历史环境下成长的。青年毛泽东曾在辞别父母时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充分反映了他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心迹。周恩来,早在13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1915年,针对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之事,他写下《或多难以固邦国论》,疾呼“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事,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茫茫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他还通过参与演出话剧,希望唤醒民众,“欲重整河山,复兴祖国”。1917年,周恩来去日本留学,临别给同学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李大钊是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其信念与担当的最好诠释。1927年,他在监狱中写下《狱中自述》,总结自己一生时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初心,就包含着责任之心。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