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琦:国民党东北最高军政部门的中共党员
公文搜 2021-07-09 11:33:04 组织
葛佩琦:国民党东北最高军政部门的中共党员李超2021年03月22日1984年6月,葛佩琦的老战友和入党介绍人刘子久赋诗一首:中州风雨忆当年,与君共读马列篇。道路坎坷成往事,疾风劲
葛佩琦:国民党东北最高军政部门的中共党员李超2021年03月22日1984年6月,葛佩琦的老战友和入党介绍人刘子久赋诗一首:中州风雨忆当年,与君共读马列篇。道路坎坷成往事,疾风劲草有今天。这四句诗,概括了葛佩琦的经历与性格。葛佩琦的一生,舍生忘死、光明磊落。他多次受党的指派,不计个人安危,长期在国民党军政机构从事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襟怀坦荡,坚信真理,以崭新的姿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爱国青年学运先锋葛佩琦原名葛畔珩,191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仁兆镇淖泥沟村。这是一个八口贫寒之家,父母膝下育有弟兄五人和一个妹妹,仅靠三亩半地维持生活。葛佩琦自幼聪慧好学,放牛放猪之时也手不释卷,埋头苦读。1929年春节后,葛佩琦用一条小竹扁担挑起行李和书籍,背井离乡,考取了黄县崇实中学(现为龙口第一中学东校)。这所学校由基督教会兴办,校长是美国传教士浦其维。1930年5月,同学们发起纪念济南“五三惨案”两周年大会,但是活动中“向国旗鞠躬”的行动遭到校长的反对。全体同学爱国情绪高涨,坚决冲破阻挠,毅然向国旗行了三鞠躬礼。校长翌日就宣布学校停止上课,予以解散。葛佩琦并没有因此放弃求学,而是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决定到更远的北平去读书。他拿着父亲东借西凑的15块钱,带着母亲做的一双布鞋和一套粗布白裤褂,依旧用小扁担挑起行李和书籍,从龙口渡海北上。他站在破浪前行的轮船上,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心中油然升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到了北平,葛佩琦举目无亲,凭着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经人介绍,在工厂的汽车房里当学徒,每天两顿窝窝头,每月1元零花钱,没有工资。1930年9月,葛佩琦在以前老同学的资助下,插班进入私立祟实中学(现为北京第二十一中学)初中三年级。为了筹措学费和生活费,他到校长开办的羊奶场做送奶工。羊奶场负责给他交学费,每月另发工资3元。葛佩琦每天早晨4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将40多斤羊奶分送到北京东单、东交民巷一带的用户家,8点钟进教室上课。下午4点下课后,再按原路线送一趟羊奶,回来上晚自习。风雨无阻,寒暑不辍。工作之余,他争分夺秒刻苦求学,用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于1933年暑假越级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此后两年,他或当家庭教师,或到中学教课,依旧勤工俭学,发奋苦读。葛佩琦入学北京大学之初,埋头学习,很少过问政治。但他日益感到同学中洋溢着五四运动的精神,校园里弥漫着关注时局的浓厚氛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等问题不绝于耳,国民党、共产党种种讨论此起彼伏。他在中学时就读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渐渐对时政产生了兴趣。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穷凶极恶,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妥协退让,对内镇压革命。中国共产党则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动全国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两相对比,葛佩琦深刻认识到必须积极向共产党靠拢,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葛佩琦感到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专读物理书”,便参与发起了北京大学学生会,从此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逐渐成长为抗日救亡的先锋人物。1935年12月9日,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葛佩琦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举行讲演,展开了抗日救亡大宣传。10日,北京大学学生会正式成立,葛佩琦当选为执行委员。在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市学联决定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2月16日凌晨,国民党武装军警包围北京大学学生宿舍,大肆抓捕爱国学生。站在游行队伍最前排的葛佩琦首当其冲,被抓进警察署“过堂”。面对强加给学生的“造反”罪名,葛佩琦义愤填膺地说:“是!我们是要造反。我们要造日本帝国主义的反,要造汉奸卖国贼的反!”当对方要他跪下时,他怒斥道:“只有汉奸卖国贼,才会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我是堂堂大学生,是抗日救亡的爱国青年,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几天之后,关押在监房里的北大学生,由学校当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