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精神心得体会
公文搜 2021-07-09 11:27:03 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诞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尊重,开创了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诞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尊重,
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标杆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了中华儿女梦寐以
求的“法典梦”。
《民法典》是一部结构严密、体系完整、内容齐全的民事法律规范,总共7编1260条
,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个部分,条目清楚、
体例规范,涉及的内容切合群众生活实际,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以下几
个特征:
通读民法典,感觉醍醐灌顶,热血沸腾,不由地感叹,这是一部事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旨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们的民事
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句名言:“在慈母般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整个国家”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社会活
动等,它的作用和优势就是对公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权益保障,且以“点、
线、面”的方式,蔓延和分布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成为形影不离的
工具书。
民法典说穿了,就是一本法律典籍,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等,具备科学的
价值立场。民法典编撰特例注重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入手,注重“同一”和“差
异”的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科学编撰和整理,制定出总则,科学定位和分类,形成分则
各编,充分体现了立法技术上的科学性。民法典的编撰注重客观事实,按照人民群众所
急、所需、所盼为关键,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维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
步完善而成,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和打磨,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制度化,因此具备鲜
明的科学性,
三、体现民生生活的基调,突出“实践性”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历了复杂坎坷的实践过程,
经历了四次民法典编纂,经历了66年艰辛努力和挫折,最终破茧成蝶,建成体系完备的
法律体系。它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智慧和结晶,是一部凸显民生生活
、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典。比如:《民法典》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继承、高空抛物、房
无土地权的区分、“离婚冷静期”、网络游戏装备、对人格权的独立等等,它都是以民生
为支撑点,凸显人生百态,回应人民关切,是一部具有实践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
典。
总之,民法典聚焦民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是一部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事
法律规范,具有“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保
障人民群众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法典》
为遵循,强化社会政治信仰,推进依法治国,切实把法律规范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