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叶帮锐在“问政面对面”活动上的发言(20220727)
市长叶帮锐在“问政面对面”活动上的发言
第一次参加人大“问政面对面”活动,我觉得现场互动氛围非常好。尤其是各位人大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跳出“小家”为“大家”、跳出“小局”为“大局”、跳出“小我”为“大我”,跳出义乌发展义乌,精准把脉、切中要点,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氛围好,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政府部门正面回应人大代表、企业家关注的堵点痛点难点,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二是选题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市场,是政府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如何尽快破题,是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三是思考深,各位代表深入实际、深入企业、深入一线,精准聚焦,充分体现了代表们的高素质、高水平,展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担当与情怀。市政府将进一步梳理研究,坚决落实。根据活动安排,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传统产业劳苦功高。
传统产业是市场传奇的重大贡献者。围绕市场,我们培育了无缝织造、袜业、饰品、化妆品、服装服饰、工艺品、拉链、日用品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无缝织造、饰品、袜业等市场份额达到全国70%、70%、30%。传统产业也反哺支撑了义乌市场持续繁荣。2021年,义乌本地商品占比达到31.1%,成交额占市场总额的40%以上。传统产业是行业发展的有力引领者。目前,我市形成了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256项。如双童吸管主导了吸管的国际标准制定;易开盖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环龙科技研发的化学机械抛光垫项目,解决了芯片制程“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传统产业是城乡融合的主要推动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集聚了超4万家传统企业,吸纳了近50万人就业。2021年,传统产业贡献了14.6%的税收、9%以上的GDP、44%以上的城镇就业。
第二层意思:传统产业任重道远。
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我市传统产业也碰到了发展瓶颈,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构成冲击。广大企业家要有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目前,我市传统产业主要存在八方面短板。一是规模体量小。十大行业中排名第一的无缝针织产业,规上产值远低于兄弟县市龙头产业。传统规上企业数占全市规上企业数94.3%,但2021年规上产值仅占全市规上总产值46.2%。二是产业层次低。整体以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截至今年6月底,仅24家企业拥有“品字标”自主品牌,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比重不大,且缺乏知名度高的驰名商标。三是亩均税收低。去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纳税额10万元以下占比高达92.4%。四是标杆效应弱。产值超10亿元传统企业仅4家。同时,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五是创新能力弱。2020年R&D经费支出低于我省先发地区,占GDP比重均低于金华以及全省平均水平。六是产业分布散。传统产业大多由家庭式小作坊发展起来,较难形成集聚、集约发展效应。七是数字赋能不快。饰品、化妆品等优势行业数字化改造尚未破题。八是用地供给不足。2018年—2021年,我市“标准地”出让工业用地中传统产业仅占7%。同时,仍有较多符合安置条件的高税无地企业未安置。
第三层意思:传统产业路在何方。
传统产业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再创辉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要突出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政府系统将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支持下,和企业家同心同向、同力同行,以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为工作载体,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壮大相结合,扶持中型企业加快转型裂变,加大培育小微企业,推进小升规、规上市,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蝶变跃升。一是头雁培育行动。招引和培育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三年内新增10亿产值传统企业8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6家以上。同时实施“凤凰计划”,力争5年内新增多家上市公司。二是数字引领行动。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小商品大工厂”,培育一批数字化改造标杆示范企业。三是创新制胜行动。加快开发建设双江湖科教园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创新要素、人才要素。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迭代人才新政3.0版,构建人才服务最优生态,全年新增大学生3万人以上、技能人才1.8万人以上。四是集群抱团行动。迭代打造小微产业园3.0版,未来五年谋划建设23个小微园,占地3300亩左右,引导传统企业破散促聚、能入尽入。五是品牌提质行动。大力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力争三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20家以上。六是政策赋能行动。聚焦传统企业转型的共性问题、高频事项,深度谋划一批精准高效的政策,简化兑现手续,推动直达快享。七是环境优化行动。坚定不移补短板、破难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让传统企业放手做大做强。八是要素保障行动。加快工业有机更新,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亩建设用地安置高税无地企业。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用电用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总而言之,政府始终同人大代表、广大企业家坐在一条板凳上,借今天的机会再讲三句话。第一句,传统企业是义乌市场发展的英雄,政府部门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帮助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第二句,希望广大企业家保持定力、争创一流,在义乌这块创业福地、旺地上,打造百年企业、百年老店。第三句,在传统产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政府部门要果断出手、雪中送炭,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家没有后顾之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就简要说这些,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