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王健在市人大常委会“问政面对面”活动上的发言(20220727)
市委书记王健在市人大常委会“问政面对面”活动上的发言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共商义乌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市场建设40周年,40年实践证明,从“鸡毛换糖”走出来、闯出来的传统产业是我市发展之本、市场之源。传统产业转型是产业发展所需,是经济稳进提质绕不过去的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想尽办法引导、帮助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传统产业存在优势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发展预期减弱等问题。特别是受疫情防控、中美竞争、俄乌冲突、原料上涨等外部因素影响,正面临着订单缩减、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发展困局,正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要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7月12日,省委袁家军书记带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奕君和部分省直部门领导到义乌调研,走访调研了晶澳太阳能科技公司、义陆航国际供应链公司、一米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促佳贸易公司和瞻芯电子科技公司。袁书记要求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袁书记强调,企业要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拓宽视野、超前谋划,积极布局前沿领域和技术,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意思就是要转型、要创新、要求变。
上半年,市人大主动作为、谋划在前,拿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传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刚才大家围绕义乌传统产业发展,分别就惠企政策、有机更新、要素保障等企业关心关注的领域,与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讨论。各位代表提出的很多问题,对义乌传统产业发展的情况摸得很透、看得很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符合义乌的实际。要把这些好意见、好建议、好对策认真吸收,提出的问题要清单化量化闭环。在大家讲的基础上,我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把握机遇,牢牢锚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紧扣时代脉搏,观大势识大局,把准脉开良方,找出实实在在的方向、目标和项目,才能决胜未来。
(一)要深刻把握省委“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11个重要遵循之首,把“创新制胜”作为未来五年“推进两个先行”的五大工作导向之首,把“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作为十大任务之首,省委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袁书记来义调研,反复强调创新驱动,勉励企业坚持创新制胜、创新驱动,用创新破解各类发展瓶颈和不利因素。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发展大势,坚持创新制胜,深入推动市场升级、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迭代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凤凰涅槃,努力在未来发展中拼出一片新天地。
(二)要深刻把握省委对金华提出的“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开放发展。省委对金华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这是省委站在全省发展的全局视野和未来谋划的宏观方位上,赋予金华的新定位、新使命。同时,还提到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国贸改革、自贸区、市场采购、义甬舟、义新欧、“四港联动”等与义乌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袁书记在义乌调研时,专门指出义乌是内陆开放高地,要求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发挥自贸区、数字经济、小商品等特色优势和战略叠加优势,大力支持供应链模式创新,创新拓展更多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式,提升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竞争力,加快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让数字贸易在稳外贸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挺进,加快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内陆开放样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传统产业发展放在全球布局中去思考,坚持以贸促工、贸工联动,跳出义乌发展义乌,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做大做强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和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争取RCEP示范区挂牌,努力为更多传统产业走出去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要深刻把握省委坚定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重要任务,加快数字变革。当前,数字变革正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去年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138”战略,其中把数字化改革设定为今后三大赛道之一,把智造集群作为8大新场景之一。袁书记在义乌调研时要求我们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数字化手段对有条件的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打造一批针织服装、袜业等行业标杆智能工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由追赶者向领跑者迈进。
二、加大赋能,切实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难题促发展。
要树立“传统产业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的理念,聚焦传统产业面临的重大、共性、高频问题,加强制度政策供给,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扫清障碍。
一要解决好规划引领不够的问题。除服装行业相对集中外,袜业、化妆品、饰品、工艺品等行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尚未形成。要对全市老旧工业园区进行全面摸排,抓住工业有机更新契机,实施空间重构,加快传统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要从义乌产业基础出发,统筹考虑与小商品市场契合度、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等因素,进一步明确义乌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和布局方向,加快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要解决好订单减少、产能下降的问题。今年企业普遍反映订单缩减。要按照袁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最大程度发挥数字贸易在稳外贸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围绕自身特色,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抢通道、抢订单、抢发展能力。要关心关注企业发展,特别是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抗压能力弱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依托“万名干部助万企”等活动,综合集成全市优势服务资源和力量,合力破解影响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多出实招硬招好招,通过组织参加境外展、网上交易会等方式,为企业多渠道抢抓外贸订单,为企业营造开放、协同、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助推传统产业稳进提质。
三要解决好发展后劲不足、动力偏弱的问题。我市传统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俗话说,三流企业造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要围绕纺织、服装制造等重点行业实际,搭建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扎实推进技能人才增量提质工作,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研发、设计、管理、销售人才。要进一步抓好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和认证实施,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由无牌、贴牌向有牌、名牌、定标准转变。要加快小微园高质量发展,统一规划建设一批传统产业园区,切实解决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对发展空间的急迫需求。
四要解决好土地要素保障的问题。年初,人大调研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反映土地要素保障问题。要按照“工业用地只增不减”原则,对部分有实力的优质企业,每年拿出一定的土地指标单独直接供地安置,解决好历史欠账。要加大低效用地整治力度,加快机场路两侧、国贸大道城店路区块集中连片整治,腾出发展空间。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积极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