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汇编(7篇)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汇编(7篇)
目录
2023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惠阳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奋进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质效持续向好,“智造高地·活力惠阳”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科学应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复杂局面,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4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1.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08元,增长1.4%。工业质效稳步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1841.2亿元,增长6.6%;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8%和58.5%。超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有效投资持续扩大。89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1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7亿元、增长4.8%。工业项目动工93宗、竣工109宗,在建180宗、建筑面积超770万平方米。工业投资163.02亿元,增长15%。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02家,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145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10家。新登记市场主体1.86万户。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在产业变革中推动升级,动能转换成势见效。园区建设提质提速。成立区产业园区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土地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完成边界优化调整,形成象岭-洋纳、秋月湖“一园两区”发展新格局,工业项目动工18宗、竣工投产15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园区产值达437亿元。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梅龙湖产业新城建设有序推进,红田组团、长布组团动工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启用。优质项目加速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9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8%。伯恩产值突破600亿元。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古瑞瓦特、贝特瑞等能源电子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宗,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132万平方米。用地效益稳步提升。出台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暂行办法,完成“三旧”改造327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77亩,新供应工业用地1116亩。创新动能持续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动工建设,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1家,总量分别增至7家、192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84家、净增2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015家、净增285家。
过去一年,我们在交通带动中优化建设,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区域交通立体便捷。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深汕高铁开工建设,广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将军东路二期等主干道建设全面提速,皇后大道、良湖大道连接线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市政道路10条,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黑点、堵点整治12处,新增公共停车位1400个。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南站新城、白云新城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改造老旧小区7个、农贸市场33个,新增5G基站576座、充电桩302个。拆除“两违”建筑61万平方米,三级以上“无违建镇(街)”创建率100%,建成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10个、弃土分类处置受纳场8个。城市形象优化提升。半岛滨水公园正式开园,体育文化公园一期、半岛桥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形成新的“城市客厅”。完成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惠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微改造”项目23个,完成白云大道视觉形象提升工程。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成功创建市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打造垃圾分类先进示范小区30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9个。
过去一年,我们在三产融合中繁荣农村,乡村振兴全面发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6200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5万亩、产量4.3万吨。龙泰安、美库等精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佳禾园、利美农场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启动东坡荔乡、平潭稻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6公里,秋长红色革命路、良井生态旅游路获评市“最美农村路”。8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实现宜居圩镇全覆盖,其中良井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入选首批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示范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建立宅基地“一站式”联审联办机制,承包地确权颁证到户率99%。沙田东明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淡水星河社区、良井矮光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成驻镇帮镇扶村建设项目48个,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过去一年,我们在铁腕治污中守护环境,生态底色愈发亮丽。污染防治卓有成效。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生态环保支出9.58亿元,区生态环境分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城区第三净水厂动工建设,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镇隆第二净水厂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座,新增配套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条,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保持Ш类水标准。深入开展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24吨,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污泥“三合一”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监管执法全面强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强化工业企业证后监管,严厉打击跨境倾倒建筑垃圾和非法排污行为,立案处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33宗。降碳扩绿协同推进。大沥河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碧道建设5.9公里、矿山复绿67.3亩。新增森林村庄8个,完成新造林2350亩、森林抚育提升1.5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公里、抚育维护25公里。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13兆瓦。
过去一年,我们在深化改革中提升服务,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交房即发证”改革落地见效,“周六不打烊”服务范围延伸到法人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事项98个、“跨城通办”事项100个、“智慧批”事项40个。设立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政务自助服务区,建成启用梅龙湖政务服务站和人才驿站,“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所有村社区。扎实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压减或取消证明材料390项。项目审批全面提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进一步扩大容缺受理范围,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优化区领导领办的重点项目全流程“帮代办”VIP服务,全面推行“一站式”联合验收,以审批“加速度”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全市首创“信用+供电服务”,实现工业园区项目用电报装“零证件”“零上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6条措施,整体重构实体经济发展、企业培育、“1+N”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体系,动态优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放各级惠企奖补资金2.39亿元,其中区级1.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0.5亿元。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设立区首(转)贷服务中心,新增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55.1%。
过去一年,我们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福祉,幸福惠阳更有质感。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社区基金,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83元、1413元,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入选省示范性青年之家。教育医疗事业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828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6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620个。惠阳三和医院二期建成启用,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新圩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动工建设。文体旅游事业蒸蒸日上。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东坡荔枝文化节成功举办,21个文艺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启动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工程,完成淡水老街一期升级改造,新增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归善书房2个。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秋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秋长周田村入选首批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圆满承办省运会马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