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2023年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27 01:14:02 政府报告
2023年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更是璧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承压前行”的经济环境、“罕见持续”的极端高温、“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

 

2023年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更是璧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承压前行”的经济环境、“罕见持续”的极端高温、“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两高”愿景,锁定“五新四城”目标,勠力同心、稳中求进,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21亿元、增长3.6%,增速位列主城都市区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1.3亿元、增长4.9%,工业投资增长1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居主城都市区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408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2.8%。

过去一年,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科技创新新高地提升势能的一年。创设“璧玉计划”人才品牌,出台“人才十条”政策和科技创新容错纠错办法,成功举办“院士专家璧山行”和“中国创新挑战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落地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获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市级研发平台27个、达到149个,博士后工作站增加到22个,创新生态社区入驻企业近8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00余项。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携手重科院共建易智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力合清创实现全区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青山工业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获批教育部重大科创平台。入围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2件。新增科技型企业159家、总量达157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60家、产值占比提高到5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

过去一年,是优势产业补链成群,制造业发展新引擎增添动力的一年。高新区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业集群称号,进入首批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创建名单。比亚迪动力电池产值突破220亿元、启动新增20GWh扩能项目,中车恒通迁址璧山实现新能源客车量产,弗迪电池研究总院、中国兵装传动技术研究院相继落户,众泰汽车战略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日联科技、平创半导体等30个项目投产达效,瑞通精工、龙润智能底盘等62个项目加快建设,中国长安、凯磁科技等65个项目实现开工,IGBT芯片设计及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等82个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603亿元。聚焦新兴制造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康佳Micro LED加速实现产业化,恒渝光刻胶、脑陆科技等发力攻坚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1.2%。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43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9家、“小巨人”企业6家,总量分别达到138家、14家。出台质量督察工作办法,3家企业入围市长质量管理奖。

过去一年,是乡村振兴续写新篇,城乡融合新范例深入实践的一年。“云雾花涧”“茅莱仙境”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相继启动,乡村艺术集让“城里人”流连驻足,七塘将军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艺术活化村落”走进央视《山水间的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整治撂荒地和垦造水田超5000亩,恢复补足耕地近1.3万亩,“非农化”“非粮化”得到有效遏制。签约落地万亩梯田、肉兔智能循环养殖等8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超17亿元。市农科院璧山分院挂牌成立,粮油、蔬菜、水果研发中心实体化运营,新认证绿色食品2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2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3亿元。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组组通”道路硬化率实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卫生厕所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92.1%、93.5%、98%。开展农村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增长2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5393元。“三变”试点村增加到46个,“三社”融合覆盖率达100%,成为全国推进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试点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

过去一年,是改革探索蹄疾步稳,营商环境新标杆扩大影响的一年。以专业化、市场化导向推动国企“机构重组、职能重塑、资源重配”,形成“3+5”矩阵体系,绿发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为AA+,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989亿元。启动“两城三片”建设,专班推进重点项目,以新型投融建模式助推“大片区、大开发”,曙光湖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150亿元。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全流程电子标覆盖率达100%。精准落实国务院和全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基金4.1亿元,新增政府债券23.9亿元;落实企业中长期贷款项目37个,满足贷款需求72.7亿元;对接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贴息项目21个,获得授信35.2亿元、实际投放7.2亿元,额度均列全市第一。“八大资金池”助企融资11.8亿元,发放稳岗补贴2570万元,落实“退减缓免”税费政策超35亿元,用政府的“手头紧”换来市场主体的“路子宽”。六旗项目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争取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8.9亿元,推动恒大、佳兆业等57个在建楼盘全面复工,实现交房1.2万套。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与“企业之家”互动融合,创新推出个体工商户信用便捷贷,新设立市场主体1万余户。

过去一年,是外引内联多元协作,对外开放新门户加速构建的一年。配合完成重庆新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开展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合璧津高速大兴至合川段通车,金凤隧道实现双洞贯通,虎溪隧道、黛山大道北延线完成前期工作,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轨道27号线、璧铜线、渝遂高速复线、永璧高速等跨区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加快中新(重庆)科技城建设,投用缅甸推广中心。积极投身“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参与共建4个成渝地区重大合作项目,落地19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27.5亿元,对口协作梁平卓有成效。启动无水港建设和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申报,首个公用保税仓投入运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年度评估全市第一,“研究院经济”获评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项目。落实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政策,促成大江动力升级为璧山首家AEO高级认证企业。借力进博会、广交会、智博会、西洽会,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5个、投资额73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24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37.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过去一年,是绿色发展厚植本底,生态之城稳步推进的一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新增规划空间30.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大到115.9平方公里。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4768亩,完成征地拆迁5542亩,供应土地11694亩,处置闲置土地1021亩,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出台城市色彩规划管控导则,启动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排查整治经营性自建房50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10公里、“海绵城市”项目13个,建成城市“微客厅”和“口袋”公园7个,园林绿化提质补缺锦上添花。整治背街小巷150条,城管“千里眼”发现整改问题2.5万余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8个问题按期销号,出台空气质量改善考核与生态补偿办法,虎峰国控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额完成市级考核任务,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启动建设“固废云”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参与完成缙云山璧山段林区专项规划,“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坚决落实总河长令,启动排水管网整治三期建设,“三河”水质稳定达标,河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过去一年,是涵养文明树立新风,儒雅之城浸润人心的一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五大行动”如火如荼,整改各类问题4354个,新增文明实践站点2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7人入围全国、全市“最美”人物评选,3人获评“重庆好人”,引导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城乡文明蔚然成风。完成“一馆四中心”方案设计,实施文庙、朝元寺牌坊、烈士陵园、谢唯进故居修缮保护,秀湖水街入选全国非遗旅游小镇,正则绣获评全市“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推出“璧山好礼”系列文创产品,举办匈牙利文化节、西部动漫节、国潮璧山等文化活动10余场。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500余场,新建图书馆分馆5个、乡情陈列馆3个,创建“一村一品”文化品牌5个,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2个原创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