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山东省)2021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8 08:37:09 政府报告
(山东省)2021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W1A  ;;;;2021年1月25日在济宁市第十七届W1A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W1A  市长林红玉
(山东省)2021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W1A   ;;;;2021年1月25日在济宁市第十七届W1A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W1A   市长林红玉W1A   各位代表:W1A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 的同志提出意见。W1A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W1A   ;;十三五;;时期,是济宁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 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在主动转型中蓄能增势,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十三五;;规划 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W1A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W1A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94.3亿元,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11.8亿元、 年均增长3.7%,税收占比达到73.3%。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7:39.2:49.1。存贷款余 额分别新增2468.3亿元、2034.1亿元。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6%、 8.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比2015年提高7.3个百分点。以全省第1、全国第5名 的好成绩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W1A   (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W1A   产业转型积厚成势。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决淘汰落后动能,累计关 停散乱污企业1620家,处置僵尸企业68家,万元GDP能耗下降17.2%。坚决改造提升传统 动能,累计投入技改资金4000亿元,;;两化;;融合率达到81.2%、提高25个百分点,4个 产业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经济占比由2017年 的15.3%提高到23.3%,;;四新;;投资占比达到62.2%,新增上市公司5家。邹城市获评全 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梁山县获评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基地,济宁高新区连续两年荣获国 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W1A   科技创新动力增强。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产业研究所40家,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作 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济宁创新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4家、新增337家,新增 ;;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78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省级以上技术 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达到430家、增加243家,建成 院士工作站6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0.9个百分点,获评支撑绿色发展国家级 创新型城市。山推成功创建首个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太阳纸业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W1A   ;;双招双引;;持续显效。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部门;;三定;; 方案,组建16个市直产业招商办公室,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五年开工亿元 以上项目3190个,纬世特、南稀金石、盼盼食品等71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 。申报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87人,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1.3万人。W1A   (三)乡村振兴全面起势W1A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530万亩,粮食产量稳 定在96亿斤以上。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中国农科院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济宁礼飨;; 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4名,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 范市,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兖州区获评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 鱼台县获评全省乡村振兴专项评价先进县。W1A   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纵深推进农村;;七改;;,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实现全覆 盖,完成农村改厕103.4万户、污水治理村2984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2%,新改 建;;四好农村路;;4500公里,完成清洁取暖改造92.6万户,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达到 34%。曲阜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 。W1A   农民生活更加美好。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9 2%。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带动就业1.4万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5 万人。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成文明达标村4474个,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