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安徽省)2020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7 17:49:05 政府报告
(安徽省)2020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2月12日aUd  政府工作报告aUd  2019年12月28日在金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aUd  县
(安徽省)2020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2月12日aUd   政府工作报告aUd   2019年12月28日在金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aUd   县长汪冬aUd   各位代表:aUd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 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aUd   大庆之年硕果累累aUd   即将过去的2019年,又是金寨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5月22日,在 南昌主持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动情地问:金寨县什么时候能脱贫摘 帽?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切挂念、对金寨脱贫的高度关注,全县上 下倍感亲切、倍受鼓舞。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以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交出 了一份满意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13.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3%。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的 累累硕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礼!aUd   一年来,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全县上下尽锐出战,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全年可脱贫6873户、13705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31%,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通过省第 三方评估,有望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aUd   一年来,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广大干部攻坚克难,实现了重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支线机场军地协议通过中央军委审核,规模工业突破100家,财政收入首次超20亿元,提 前一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以工代赈、大别山片区脱贫攻坚、全省智慧 教育、全市工业发展等多个会议在我县召开,红色文物保护等多项工作在国家、省、市 交流。aUd   一年来,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全体干群众志成城,谱写了老区精神的新时代篇章。 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顾大局、讲奉 献,冲锋在三大攻坚主战场决战决胜,坚守在工作岗位第一线任劳任怨,奋战在抗旱保 水最前沿苦干实干,战斗在落实六稳主阵地善作善成,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 绿色发展,诠释了新时代大别山精神。aUd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aUd   (一)夯基础、补短板,决胜战役更见精彩。基础更实。对脱贫户实行分级管理,强 化防范返贫预警,确定脱贫监测户253户884人、边缘户291户1149人。开展大走访大核查 解难事建机制专项行动,抽调373名干部组建24支驻村扶贫专班。县级层面解决群众合理 的微诉求1596个,县摘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全面完成,中央专项巡视等反馈问 题全部整改到位。质量更高。坚持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和基本要求,整合涉农 资金6.2亿元,实施项目1568个。全面落实351180政策,对222个村进行慢性病患者药品 配发服务,健康保障更加夯实。2.49万名贫困学生获得教育资助补助或助学贷款,教育 脱贫应享尽享。新搬迁贫困人口427户1544人,处置危旧房6417户,改造危房585户。新 、改建供水工程662处,受益贫困人口3.1万人。保障更强。680家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 .1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1.5万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户均收入7000元以上。加强 公益性岗位管理,总量稳定在1.22万个。新建通信基站231处,大湾村成为全省首个5G村 ,行政村全部开通光纤网络,除齐山村外全部开通公交车。aUd   (二)调结构、增质效,产业动能更为强劲。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化四送一服双千 工程,323名干部包联614家企业,解决问题260个。重点推进39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新纶科技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雅迪电动车、春兴产业园等加快建设。嘉悦新能源第 一条生产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36天,创下全国同类项目最快纪录。新皇明等光伏电站 存量项目建成并网,金寨协鑫、东旭康图光伏组件等项目完成技术升级改造。新认定高 新技术企业10家。美自然嘉盛成为全省首个纺织产业园创新升级样板,全县运营织机1. 3万台。兼并重组大别山科技等项目,盘活僵尸企业13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新入规企业20家。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启动大湾、龙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