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吉林省)2017年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3 10:41:18 政府报告
(吉林省)2017年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7年工作回顾mCr  年初以来,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吉林省)2017年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7年工作回顾mCr   年初以来,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按照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围绕着力抓好的八项重点工作,坚定发 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主动化解不利因素影响,直面诸多困难矛盾挑战,成功抵御自 然灾害侵袭,市政府分解的559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mCr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mCr   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7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69.5 亿元,同比增长6.8%;地方级财政收入夯实后实现5337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3.4%;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8.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22432元、13844元,同比分别增长9.4%、7.6%。mCr   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mCr   全年投资12.7亿元的天岗国际石材城、5亿元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等23个超5 000万元大项目签约落地,其中超亿元项目12个;投资10.77亿元的中药配方颗粒、2.8亿 元的五行泰和医药保健品等30个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超亿元项目16个;投资2.68亿元的 分布式光伏电站、5000万元的蓝莓酵素等15个大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超亿元项目7个。全 市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规模增大、科技含量提高、格局梯次跟进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随 着投资63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优质大项目强力推进,将为蛟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 力战略支撑。mCr   产业优化升级再上新水平。mCr   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7.5:42.6:39.9,三产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 产业实现产值62.3亿元,同比增长5.1%;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 耗降低4.5%;得利斯食品等8户规模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松花湖管业等3户企业建成技术中 心,凯迪绿色能源等2户企业被评为吉林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华兰德酒庄等6户企业晋升 规模。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接待游客70.5万人次,旅 游总收入3.1亿元;各类电商主体发展到1300余家,电商交易额突破4.2亿元,同比增长3 1.2%,我市电商示范县工作在国家商务部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黄松甸村被评为中国淘 宝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5 %;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43.56%;全市基本形成以黑木耳 、中药材、晒烟、粘玉米等十项产业为代表的六大现代农业功能区。mCr   城乡环境展现新风貌。mCr   老城区280栋楼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新城区煤矿搬迁区223栋楼小区改造工 程顺利实施。敷设8.34公里雨污分流管线,新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维修改造市政道 路8条8.9公里,完成供水主干线750延长米、二次供水管网和老净水厂改造工程,新建天 然气管线4.87公里,改造供热管网21.75公里,新建水冲式公厕6座,拆除违建524处786 0平方米。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栽植花卉35万株,安装红叶景观灯251套,城市更加靓 丽多彩。29.5公里302国道市区至白石山段、4.9公里贫困村水泥路、23座农村公路危桥 建设全面完成,省道蛟凤线、县道吉天线启动前期。以一镇五村为样板的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扎实开展,吉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市城乡环境极大改善。mC r   民生福祉收获新成果。mCr   脱贫攻坚六个精准扎实推进,42个产业脱贫项目精准实施,2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八 有基础设施标准,全市10个贫困村、232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创10 年来新高,8870人次享受先住院后付费服务,为185名创业者发放贷款1700万元,城镇退 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15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30元,农村、城镇低保保 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755元和4620元,为5709名残疾人落实两项补贴648万元,为5940名计 生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扶资金879.82万元,蛟河电视台连续三届入选全国20强市县电视 台,第二届全民运动会成功举办,我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入选全省体育 后备人才基地。实施东山等3个区域1910户棚户区改造,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18万元, 实物配租27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1户、农村改厕4500户。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成功 抵御三次洪水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显著。mCr   全面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