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云南省)2016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3 10:14:48 政府报告
(云南省)2016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3月8日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云南省)2016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3月8日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和红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 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6项主 要指标,超额完成11项,完成19项,基本完成6项。生产总值从27.3亿元增加到49.95亿 元,年均增长14%;人均GDP从12713元增加到22720元,年均增长13.5%;地方公共财政预 算收入从2.13亿元增加到7.27亿元,年均增长2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12.16亿 元增加到23.57亿元,年均增长20.8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9.68亿元,年均增长1 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88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从12690元增加到21642元,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41 3元增加到8359元,年均增长18.4%。   (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90.3亿元,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9.2亿元 ,年旅游综合消费增长到93.02亿元。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坚守耕地红线,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10万吨以上。突出 特色引领,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烤烟、畜牧、药材、核桃、油橄榄、雪桃 、马铃薯、蔬菜、玛咖9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760个。率先推广;;本草贷 ;;等金融扶持项目。积极创建;;生猪大县;;;;肉牛强县;;,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5%。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园区规划及空间布局更趋优化,火车客运站片区转型升级步伐加 快,雄古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成效明显,12座水电站实 现运营。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8.64亿元。 旅游业提质增效。加强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成功打造宋城旅游区。入选;;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范县;;;;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五年来,接待海内外游客3692.48万人次,年均增 长16.13%。   (二)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乡面貌明显变化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2.56亿元,实施经济干线、旅游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 程等858.4千米,大丽高速、奉科大桥建成通车,城乡道路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投 入15.01亿元,完成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9个,实施干支渠改造、江堤河堤 治理、管道铺设1542千米,建成;;爱心水窖;;4758口,解决1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 入5.6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7个,改造中低产田26.4万亩。   城镇化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成功创建国 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通10条公交车专线, 金融、通讯、物流等服务机构入驻县城,商业氛围逐步形成,县城活力不断增强。建成 城区面积8.4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21.5%,绿地面积达2.97平方千米,绿地率35.2%。投 入8.74亿元,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示范村镇 、特色村寨、农村集贸市场、农电网改造等项目1071个,实施棚户区改造542户,建成公 共租赁住房904套,改造农村危房17100户。21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投入5.04亿 元,实施202个省、市、县级扶贫开发项目,贫困人口从3.1万人减少到1.28万人。完成 水电站移民安置348户1436人。全面恢复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移 动、联通、电信信号覆盖率分别达98.5%、86%、62%。   (三)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持续开展;;七彩云南;;丽江保护和滇西北生物多样 性保护行动计划,推进;;森林玉龙;;建设,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21个,列入国家主体 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投入2.1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150.33 平方千米,完成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43.95万亩,加大节柴灶、沼 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