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河南省)2015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文搜 2021-07-22 14:30:38 政府报告
(河南省)2015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 府工 作 报 告ljdljd2016年1月27日在鄢陵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ljdljd县长 尹二军ljdljd各位代表:
(河南省)2015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工 作 报 告ljd ljd 2016年1月27日在鄢陵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ljd ljd 县长 尹二军ljd ljd 各位代表:ljd ljd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 提出意见。ljd ljd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ljd ljd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持续重 做、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增速较快、结构趋优、质量提升、民生改 善的良好态势。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7.6亿元,净增102.7亿 元,年均增长10.5%;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4.1%、13.5%、10.3%。固定资产投资236 .4亿元,净增137.2亿元,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净增33.4亿 元,年均增长1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亿元,净增6.8亿元,年均增长26.8%。五年 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ljd ljd (一)狠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的有力抓手,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59个,完成投资302.9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近900亿元。抓项目谋划,省市重点项目个数和投资实现双突破。累计实施省级重点项目 14个,完成投资55.9亿元;市级重点项目39个,完成投资150.5亿元。列入省市项目的个 数和投资量分别是十一五的1.8倍、2.3倍。抓项目争取,政策性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实 现双提升。累计向上级争取项目1187个,到位资金18.6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27.6%和 28.3% 。抓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土地和资金实现双到位。5年上报审批重点项目用地1.72万亩, 较十一五增长183.4%;供地1.37万亩,是十一五的4.2倍。坚持直接融资与激活民资双管 齐下,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9.7亿元,较2010年增加82.7亿元,增长223.4%;大 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公布2批次17个PPP项目、总投资40.3亿元,已 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0.5亿元。ljd ljd (二)分类施策调结构,产业发展取得突破。顺应发展和需求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 整为19∶48.3∶32.7,二三产业比重较2010年提高8.2个百分点。夯实基础,农业基础地位 更加巩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高标准粮田36.3万亩,被授予全省产粮大县、全省粮 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5家,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3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编制实施花木产业集群总体规划,德锦公司鲜切花实 现出口,花艺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万绿公司成功上市,花艺花木产业集群获得省级 命名,花木交易市场成为 全国重点花卉市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北京林业大学鄢陵科研中心建成投用,北林大 教学科研基地、优质生源基地和华中农大教学实习基地成功挂牌,建业绿色基地获批河 南省高端鲜切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鄢陵蜡梅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荣获全国农 业标准化最高荣誉国家级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主导,工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3.2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7.2%。金 汇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调整至19.17平方公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累计入驻企业1 28家,纺织服饰、箱包皮具、食品饮品、装备制造一区四园格局加快形成,被授予全省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十快产业集聚区,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第 二届箱包皮具博览会,成为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释放潜力,旅游服务业成为发展新 引擎。启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加强花木产业集聚区旅游节点建设,丰富花博园综合服 务功能,金雨玫瑰、花溪科学养老中心等一批三产项目建成投用,特色商业区成功获批 ,花都温泉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木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 办第15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和第15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特色旅游进一 步彰显,5年接待各地游客超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示范县和全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ljd ljd (三)统筹城乡促协调,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持续提升城镇吸纳承载能力,城镇化率5年 提高9.18个百分点。坚持规划引领。加大各类规划编制力度,全域规划体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