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xx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日趋多元但金融供给短缺,导致供需矛盾凸显且存在错配的现象,成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优势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纵深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xx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涉农领域金融供给不断增加。立足xx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对涉农领域重大战略部署、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企业给予分行业分层级金融支持。一是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对农业重点产业链和关键环节融资保障力度持续提升。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不断提高,数量超过四成,资产占比超过两成。三是创新推出“桂惠贷”系列信贷产品,针对不同企业对象和产业领域设计不同产品,建立涵盖农业领域各产业、重点行业和各类市场主体信贷需求的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求。
积极创新农业特色产业融资增信模式。依托先进技术和数字科技不断创新符合农业特色的金融产品,持续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农业适配度。一是支持银行机构将符合抵押品条件的动产和权利纳入抵押品目录,合理解决抵押物匮乏等问题;支持推广活体担保融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二是鼓励银行机构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产品和线上信贷产品。三是创新订单、仓储、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为其带动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等进行担保融资。
运用数字手段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推动xx征信融资服务平台、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信用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政务数据共享共联,以及与其他平台的对接,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服务效能,拓展信用信息数据应用场景。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
风险形势更加复杂。由于云数据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传播渠道与形式呈现新特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复杂。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信息为主要业务手段,一旦数据泄漏,会埋下重大隐患;同时,基础设施平台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此外,部分高科技企业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普惠网络金融业务,极易产生监管套利风险。
先进技术应用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不足。一是xx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研发能力较为落后,金融科技研发机制和金融服务大数据不完备。二是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推动信贷投向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三是抵押担保模式陈旧,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手段及时推动金融产品更新迭代。四是应用先进技术研发的涉农保险保障金融产品很少,金融产品创新精准性欠缺,未能与需求有效匹配。农村信用信息孤岛现象明显。目前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普遍存在数据时效性、规范性、完整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信用信息孤岛现象明显。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水平和金融认知水平较低,对复杂金融服务和移动支付使用频次较低,制约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及推广。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多管齐下,构建多层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系统改制组建,尽快完成机构改革,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资金规模大、资金成本低、利率更优惠、产品期限更长、定向特惠等优势,聚焦农村重点产业发展难点问题,深化金融支持。三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下沉,拓展村镇服务网络,重点支持有产业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四是鼓励保险机构增加农村保险服务网点投入、开发乡村振兴保险品种,支持证券公司从上市、债券、农产品“期货+保险”等全方位推动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对接。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新型“政银担”(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