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部门 > 应急

应急

关于加强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公文搜 2021-07-14 18:03:32 应急
关于加强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以金堂县赵镇政府“7.9”抗洪抢险为例【摘  要】基层政府是与普通老百姓接触面最多、最广的一级政府,是人民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加强乡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以金堂县赵镇政府“7.9”抗洪抢险为例【摘  要】基层政府是与普通老百姓接触面最多、最广的一级政府,是人民群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政府具体形式,是国家与社会直接沟通的关键桥梁,时刻承担着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职能职责。本文以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政府“7.9”抗洪抢险为例,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应急预案的设计及运行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关键词】乡镇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经验;难题与不足;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各种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更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当自然灾害突发时,我们基层政府往往是离突发事件最近,最快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实施各种应急救援措施主体,所以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整个突发事件处置的成败。一、基本情况简介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3条。其中,北河、毗河、中河(青白江)环抱县城赵镇汇合成千里沱江源流,这三条河流分别是由来自上游的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以及青白江和岷江水系汇聚而成,一旦这些河流区域同时遭遇强降雨,作为瓶颈口的金堂赵镇,形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势必将陡增。2013年7月9日至11日,金堂县连续经受三次历史罕见特大洪汛,三次洪峰分别为7月9日15时的7410立方米/秒、7月10日16时的6320立方米/秒和7月11日13时的7220立方米/秒。洪汛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洪水峰值高、流量大、泥沙含量高。最大洪峰7410立方米/秒,是我县有水文记录以来仅次于1981年8110立方米/秒的第二大洪峰,全过程流量达16.9亿立方米。二是洪水来势猛、涨幅大、发展快、破坏力强,从超保证水位到第一次洪峰仅6小时,水位涨幅达8.42米。三是持续时间长。从洪水起涨到消退,共持续65小时,且连续三次超保证水位,在金堂历史上从未出现。二、金堂县“7.9”抗洪抢险处置过程(一)掌握信息,快速传达。7月9日上午,金堂县赵镇境内的北河、中河、毗河河水突然暴涨。县应急办接报后,会同县防汛办马上启动了县级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通知赵镇政府和水电站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好开闸放水和抗洪避险工作;赵镇政府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所有镇村干部进入应急值守状态,严密监视水势,并迅速转移受困或可能受困群众;水电站闸门全部打开,全力泄洪。(二)领导带头,一线指挥。赵镇党委政府迅速召集了全体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务人员、供电所工作人员和各村(社区)民兵,由镇党委班子成员亲自带领一支应急小分队赶赴各受灾村、社区开展抗洪抢险。书记和镇长负责全域协调,并前往河流两岸协助指挥。(三)密切配合,全力抢险。在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各应急小分队人员按照职责分工,镇村干部和村(社区)民兵负责危险地带群众及重要财产转移;安全员继续坚守监测岗位;派出所民警负责受灾区域的治安和秩序维护;卫生院医务人员负责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受灾区域的卫生防疫;供电所工作人员负责受灾区域的及时断电和安全区域的正常供电,确保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四)万众一心,全力救灾。一是设置临时救灾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开启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拨棉被、方便食品、矿泉水、大米等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二是号召群众参与自救,合力开展汛后清淤。7月11日晚洪水消退时,赵镇政府当即调配了装载机、挖掘机、洒水车、消防车和吸污车并组织镇村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广大群众共同开展清淤工作。通过6天5夜的连续奋战,赵镇大部分区域均恢复正常交通秩序。三是深入受灾区域死角,扎实开展卫生防疫。组织医疗小分队,奔赴灾区,广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消、杀、灭”等措施,做好环境卫生、人畜粪便的管理和处理,认真清理水害产生的垃圾和蚊、蝇、鼠易滋生场所,防止疾病发生和流行,确保了我县无一例洪灾疫情发生。三、金堂县乡镇基层政府“7.9”抗洪抢险暨应急管理工作经验(一)应急管理机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