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三个门道
公文搜 2021-12-03 14:50:47 写作素材
公文写作的三个门道公文写作虽然并不绝然排斥个别文体的弱模式化、甚至无模式的生产和存在,但是公文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模式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方法。模式
公文写作的三个门道公文写作虽然并不绝然排斥个别文体的弱模式化、甚至无模式的生产和存在,但是公文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模式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方法。模式化有助于公文处理和阅读,更有利于初学者进行公文写作,正所谓,初入公文“门”,还需倚“门”行。一、寻“门”而入公文写作入门,是从无到有,从不懂到会的过程。当初学者遇到不清楚格式、不清楚套路、不熟悉业务工作和写作内容、不知道从何下笔等“拦路虎”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在形式规范上着力。每种公文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意见、决定、决议、请示、批复、报告、讲话、汇报、简报、信息等,各有各的格式,各有各的语言要求,写作者要熟悉各文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报告和讲话同为会议所用,但由于讲话者的站位不同,写作要求也大不一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公文写作的基本法规,所有公文写作的规范都依据《条例》而制定。公文写作者要吃透《条例》精神,深层次了解各文种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熟悉版头、主体、版记等各种要素,掌握各文种的体式规范和要求,以便写作时能够“量体裁衣”。(二)在思维逻辑上着力。初学者经常遇到不知如何着手的困局,找不到公文写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种情况往往是思维逻辑上出了新问题。要想破局,还应从基本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入手,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养成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习惯,这对初学者突破写作围城颇为重要而有效。比如,要拟写一份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公文材料,就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机关,什么是学习型机关,如何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等问题。按照这个逻辑思考,题就“破”开了,材料的布局也就基本清楚了,即为什么要抓学习型机关建设(即这项工作面临的问题或上级对该项工作新的要求等),学习型机关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如何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即完成该项工作的措施),等等。材料的框架“立”起来了,每部分的具体内容也就大致确定了,一篇公文的大致模样也就基本形成了。(三)在文质合一上着力。一些公文文稿篇幅不短、材料不少,但却工作思路不清、思想观点不明、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这样的文稿缺乏对单位工作全面、真实、深刻的反映,针对性不强,实用价值也不大。要破解这些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其一是把一般要求化为政策、规定、指示,内容尽量明确,言词力求精短,传达上级最主要的精神和最想表达的思想,说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其二是把上级精神细化。上级的文件、讲话多着眼全局,注重原则性、规律性,草拟公文时应着眼本单位实际,找出本单位的特殊性,对上级精神作深入解读,使上级普遍性的要求个性化、具体化,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措施。其三是对一些全局性的问题,一时可能拿不出具体的政策办法,但也须提出方向和思路,让贯彻落实有所依据和遵循。二、倚“门”而歌公文胜在格局。格局是眼光、胸襟、胆识的综合体现。所谓一览众山小,胸中有千山万壑,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笔下才能气象万千。公文的格局首先表现在公文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方面,其次是反映在公文的布局上,最后是表现在公文写作的章法上。虽然已经破“门”,但从“登堂”到“入室”,公文写作者还将要遇到一些“坎”。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写作者已经熟悉了基本的写作规律,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功底,但还是会遇到想不透、悟不深等问题。如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大局意识不强,草拟的公文思想站位和境界格局不高,思维不连贯,思路受限制,框架结构陈旧,等等。好的文章不可复制,但好的思路却可供借鉴,可以倚“门”而歌。(一)仿“师”。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学者要善于模仿“各地同行”和“自己前任”的写作方法。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知白守黑”,这句话对学习公文写作也同样适用。一篇精品文章,无论是思路、框架、标题,还是切入角度、论述方法、思想观点等方面,都是精准到位的。精品公文处处闪光,可以从中“悟”出写作公文的道理,借鉴文路,效法布局,学习技巧,脱化精华,为我所用,不失为公文“出彩”的一条快速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