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振兴局2023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及下步打算
县乡村振兴局2023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及下步打算
1-3月,县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市确定的“三大体系”“五大行动”等2023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监测帮扶,守好民生底线。一是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1-3月,全县各行业部门共计推送风险信息4860条,受理群众自主申报1次,日常摸排信息302条,按程序纳入新增监测对象户42户101人。启动风险消除程序,经过分析研判筛查,全县共有53户113名符合条件对象已稳定消除风险。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增收。积极谋划多种就业途径,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临时岗位、举办招聘会等多种方式促进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实现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1243人、搬迁劳动力就业2827人。三是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全县新增低保户472户779人。为7名符合条件对象办理防贫保理赔7.68万元,制定2023年XX县“惠遂保”实施方案,为全县患有大病、长期慢性病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购买了“惠遂保”,受益人群1420人。
(二)聚焦项目资金,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及时编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实施方案。编制完成《XX县2023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项目实施方案》,共涉及117个项目5574万元。二是全面完成2022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档案收集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库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及时更新相关项目信息。做好2023年衔接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工作,已完成1批次5574万元资金项目公示工作。三是继续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严格做到贷前审核、贷后监管、精准录入,截至3月底,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700.21万元,贷款余额1099.20万元。2023年新增贷款54.64万元,逾期率为零。
(三)聚焦建设治理,凝聚振兴合力。一是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四会”机制,发挥村民议事会民主监督作用、道德评议会乡风建设作用、禁赌禁毒会宣传帮教作用、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作用,确保乡村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印发《关于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5个方面16条措施,引导群众新事新办,弘扬文明节俭新风。起草《XX县2023年度农业农村领域基层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乡村产业、接续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4个方面12项重点工作任务。三是大力加强宣传引导。组织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宣传,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0.5万份,覆盖群众2万余人,广泛动员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抓好总结宣传。深入梳理、提炼、推介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五大振兴”工作经验,成功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乡村振兴案例推介目录》。
(二)推动精品建设。坚持典型引领,梯次打造“宋井桃源”“乐享土门”“阆仙诗苑”等“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宋井桃源”开园以来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举办“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汉服节等文旅活动50余场,先后亮相央视8次、省电视台6次。“乐享土门”精品村依托道地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文化,精心培育生态观光、药膳餐饮、旅游康养等多种业态,拟于4月28日开园。大力抓好“阆仙诗苑”建设,项目总投资2.6亿元,涵盖贾岛文化博物馆暨纪念园、唐诗之路文化体验中心、文创及非遗互动体验区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落实力度有所弱化。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未将乡村振兴大调研等工作做实,落实力度较弱。
(二)工作督查督导力度不够。常规化开展督查督导不多,导致对一些项目开工进度、质量问题掌握不准。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一个核心。坚持衔接资金向脱贫群众增收倾斜,加大脱贫群众增收项目资金投入,协调低保扩面优先选择脱贫群众、监测对象,用好防贫保、惠遂保政策,确保年度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
(二)抓牢一个关键。围绕资金项目主线,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调研。提前做好2023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工作,确保资金绩效持续领先全市。
(三)健全一套机制。及早研究制定《XX县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及其配套工作方案,用好“一张清单”“一本台账”“一个项目库”,针对项目入库率、入库程序、入库管理、入库质量、项目实施率等情况不定期开展评估通报,切实发挥牵头作用。
(四)抓好一批示范。建好“宋井桃源”二期项目,常态举办盐巴节、桃花美食节等活动。梯次开展“乐享土门”“阆仙诗苑”精品村建设,确保“乐享土门”4月28日成功开园,“阆仙诗苑”全面动工。科学布局,倾斜开展天保镇木鱼新村、隆盛镇青坪村等9个县级精品村建设,确保“和美乡村”串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