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理论文章(3篇)
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理论文章汇编(3篇)
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粮食安全是构筑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中长期我国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模式和生产结构加速调整。同时,我国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刚性增长,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粮食安全目标由保证数量转向提升质量,由产量导向转为竞争力导向,粮食安全政策由国内外单轨并进转为国内国外双向循环,粮食安全响应机制由事后协调完善转为事前预防联控。
当前,制约我国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粮食供给体系适配性有待加强,粮食全产业链、价值链的现代化和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总量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受地缘政治博弈、全球疫情流行和经济衰退等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呈现全球性收缩和区域内强化特征,世界粮食供需和贸易格局正加速调整,对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形成较大冲击。新发展阶段,如何统筹利用“两个市场”,提升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我国粮食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储备能力、市场掌控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安全从倒逼型的被动关注转为战略型的主动出击,牢牢掌握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xx年的x亿吨增加到20xx年的x亿吨,连续x年站稳x万亿斤台阶,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单产也由19xx年的xxxx.x千克/公顷增长至xxxx千克/公顷,增长了x.xx倍;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xx年的xxx千克提高到了xxx千克(见表x),超过国际粮食安全人均xxx千克的标准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粮国相比,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较高,xxxx年分别达到xxxxx万吨、xxxxx万吨和xxxxx万吨,占世界产量比重分别为xx.x%、xx.x%和xx.x%。xxxx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xxxxx万吨,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低于欧盟地区);玉米产量达到xxxxx万吨,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低于美国);大米产量达到xxxxx万吨,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近年来,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的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xxxx年分别比世界平均单产高出xx.x%、x.x%和xx.x%。
2.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稳定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粮食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政策的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形成了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生产主体,有效推进了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20xx年,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x.xxx亿公倾(x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xxxxx万公顷,比上年增加xx万公顷。其中,稻谷、油料种植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xx万公顷和xx万公顷;小麦、玉米、棉花、糖料等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减少。
3.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色生产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提升较为显著。分指标看: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xx年的xxxx亿瓦增加至xxxx年的xxxxx.x亿瓦,增长了近xx倍;有效灌溉面积也由xxxxx千公顷增加到xxxxx.x千公顷②。xxxx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xx%,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xx%。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显著,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以及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自xxxx年来均有较大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