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搜主任 2024-07-03 08:39:05 理论文章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同志们:“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工作,就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调查研究,亲自下基层接访,深入偏远地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深刻把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同志们:

“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工作,就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调查研究,亲自下基层接访,深入偏远地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一、“四下基层”的理论内涵和价值追求

“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作风操守、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四下基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八闽大地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指出:领导的威信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领导的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四下基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既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怎样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又蕴含着走好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论,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习近平同志告诫宁德党员干部:不实事求是,不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有时也可能捞到便宜,但最终是要碰壁吃亏的。他坚持调研开局,用一个月的时间跑了宁德9个县区、13个乡镇、18个村、12家工厂电站和学校,并提出“弱鸟先飞”的发展理念。调查研究是“四下基层”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其始终的重要工作方法。新时代提出大兴调查研究,既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题中之义,又是对“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的深化和发展,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

彰显解决矛盾的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工作后,强调“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主动到基层接访群众,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把群众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品。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他跋山涉水三进下党村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并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他11次到三明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断,前瞻性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四下基层”锚定问题焦点和基层实际,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创新之举。

体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造福于民,要与民相知心,这就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实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面向群众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从“声边”到“身边”,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下基层,身入心至摸清民意、科学决策,从“脚力”到“能力”,将群众的呼声转化成政策的哨声;信访接待下基层,设身处地望闻问切、排忧解难,从“坐诊”到“出诊”,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现场办公下基层,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展现新风,从“会场”到“现场”,形成了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四下基层”抓住了党风政风改进的切入点,成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